王邦盈
近日, 一位文友从偃师老家祖屋楼上找到一副神柱牌(其祖屋建于1919年,至今将近百年)。他把神柱牌的照片发给我,让我鉴定这是什么牌位?有什么作用?经过仔细辨认,牌位上、左、右三边雕有龙的图案,上面的文字是“供奉惠宇总理江河谢,显惠灵佑襄济黄,大王之位。”看完让我不觉精神一振,情绪有些激动,这里面一定有故事!可是这谢黄两位大王是哪路神仙呀?一时让我摸不着头脑。经过向北京著名的灵宝籍书法家邵玉铮先生请教,才弄清了谢大王指谢绪,黄大王指黄守财。真没想到,一副神柱牌,引出两尊神。
谢绪(1250~1276),南宋钱塘县北孝女里(今浙江杭州良渚镇安溪)人,住安溪下溪湾(原名谢家湾),先祖为东晋宰相谢安。谢绪性格刚毅正直,从小就志向不凡。他痛惜宋朝将亡,读书却不出来做官。在祖坟的金龙山(今安溪下溪湾)顶上 建望云亭而隐居于此。因能望见东山上的白云,古名望云亭。
德佑二年(1275年),二帝北狩,宋亡。谢太皇太后和五岁的小皇帝(恭帝)及皇室宗亲、宫女、太监均被俘押解北上。 谢绪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便四方奔走,联络抗元,但大势已去再难挽回。谢绪心情沮丧,便叹息说:“活着不能报效朝廷,吃元朝的俸禄是个耻辱。”说完便写了一首《烬余录》诗。写完,谢绪整衣北拜,慷慨赴水殉国,在下溪湾投苕溪自尽。当时水势滔滔,高约丈余,似愤怒之状,人们都感到惊奇。史载曰:“忠愤不舒,壮志未酬,尸体竟逆流而上。
人们崇敬谢绪高尚的气节和情操,便将他葬于金龙山麓,在溪北塑像立庙,当地人在他的祖茔灵惠庙立像祭祀。
百年后,明太祖朱元璋率军大战吕梁,元朝水军忽至,敌在上游,明师居下,极为不利。忽然雷霆大作,卷河水北流,淹没元军,明军胜之。太祖夜梦一儒生前谒曰:“吾金龙谢绪也,上帝命为河伯,会助真人破敌”。太祖感激其灵,诏封谢绪为黄河之神,立庙黄河之上。
后来明成祖认为海运不便而修复漕运,谢绪的神灵特别显著于吕梁地区,百姓建庙于上,凡官民舟船往来,都靠他在阴间保护,庙遂称大王庙。
清顺治二年(1645年),赐名“显佑”,加封“显佑通济诏灵效顺惠孚黄河金龙四大王”。实乃罕见之殊荣,可见,“金龙四大王”地位之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