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坐地铁时,手机没电了,趁此就看完了《致D情史》。这本书是我大二的时候在先锋书店遇到的,促使我购买的原因纯粹是因为喜欢包装,加上封面上的有关爱情的描述(当时还处于向往爱情的少女情怀都是诗的状态)。买来断断续续读过三次,只有这一次是完完整整读完。看完之后感觉有很多感慨,却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高兹在这本书里不止描述了与他妻子的感情,还有很多有关写作、生产技术、医疗、价值观等方面的讨论。从前读,总觉得晦涩难懂。现在读,有的方面倒是开始有一些开窍,能够理解。其中有关两个人维持婚姻的见解提供了很多指导性的思路。人在不同的阶段读同一本书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之前理解不了的到了一定的年纪才会通透,才会产生共鸣,这可能也是阅读的奇妙之处,你的想法和作者的想法重合,一切的奇思妙想似乎都不再孤单。我强行给人安利某本书的目的可能也是为了获得共鸣。
我读了一些书,仍然觉得自己浅薄无知。脑袋里空空如也,写不出来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也时常懊恼,脑袋是假的嘛,书都读到哪里去了。但又时常宽慰自己,读书只是爱好,从中可以接触到世界上除自己之外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读一些超出现实的神奇故事,看一些别人生活里的喜怒哀乐,自己的小世界似乎也丰富起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中也趋于多元化。我可能向来擅长自我欺骗,告诉自己不要要求阅读能产生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当作是消磨时间的爱好就好。这样对自己的怀疑度就会降低,实在是缺乏自信的人,需要很多的肯定,才会有动力前行。矛盾的点也在这里,受到肯定的时候,又在提醒自己要清醒而自知,不要自满,要更努力一些,才能够对得起那些人的肯定。挫折总是很容易让我沮丧,会在遭遇挫折后,轻易的就对自己全盘否定。所以很感谢总是有人在肯定我,无论是肯定我对世界的热情,还是肯定我其他的方面,都实在是给了我很大的勇气来面对生活。
我一个人吃饭或者走路的时候总是在走神,脑袋里会冒出很多脑洞大开的想法。时常走在路上揣测走过的路人脑袋里在想什么呢?会不会也在想别人在想什么呢?但就在今天,我惊觉我的这种好奇心在慢慢消失,而我一直觉得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才是能够充满热情的有效办法。小时候,看了很多关于世界未解之谜的书,现在仍然想知道外星人到底存在不存在呢,那些莫名消失的船舶飞机都去了哪里。未知世界的神秘格外吸引人。这种遥远的未知我觉得很迷人,但又时常因为现实生活里可以预见但不能掌控的未知感到恐慌。曾经有小伙伴开导我,把未知的将来,当作探险,会觉得格外有趣和刺激。我记下了这句话,每当因为未来焦虑的时候,就提醒自己,你在经历一个探险呢,多好玩啊,焦虑就会缓解一些。当然,我的好奇心一开始有些偏执。凡事都希望知道它的源头,想知道到底是为什么呢。对源头的这种执念,一度让我很钻牛角尖。大一的时候是尤其严重的一年,那个阶段我学习成绩一塌糊涂。除了我实在没好好听课,好好复习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对整个大学的考试产生了怀疑(说实话,我那个时候对很多事物都产生了怀疑)。复习的时候知道做题的套路就能够做出来,但是到底其中是为什么呢又有多少人知道。一开始,很抗拒这种模式,自己复习看书的时候,总是很难进行下去,经常陷入这个到底是为什么的怪圈(当然,我挂科真的主要是因为我自己平时不听课,考前不复习)。后来,接受了这种模式,考试可以应付了,对应的好奇心也在降低。今天反思了很久,觉得还是应当保持适度的好奇心。(好奇心有利于探索,有利于科研)
与人交际,大多时候我扮演的都是逗趣吹牛的角色。逗趣的时候,总有另外的一个自己分裂出来冷笑的吐槽着,你可真是肤浅啊。类似于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描述的叶藏的状态。扮演小丑,来对人类进行最后的求爱。实际上,很多时候,对方也并不想了解真正的你是什么样。你人生里有一些什么感触,你脑袋瓜里有一些什么想法,对他人可以说是无关紧要。所以减少倾诉欲,提升说趣本领,是我总结反思后的应对方法。但也十分庆幸想诉说时,仍然有可以倾诉的对象。我难以启齿的困苦,很多大逆不道甚至是丧心病狂的想法可以有处安放。
从地铁里出来的时候,看到了很美丽的天空。心里乐开了花。总是容易从这些小事情中受到莫大的鼓舞。受到陌生人的帮助,听到欢快的音乐,看到好看的风景,帮助别人获得感谢,这些事情给我难以言表的满足感。和之前从知乎上看到的一些感觉差不多。无论如何都控制不了自己的表情,心里脸上都是骄傲。没错,是骄傲。为什么就这样获得了意料之外的善意,这个世界它是不是喜欢我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