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加拿大冰球选手当中,1~3月份出生的比10~12月份出生的要多。
很奇怪的分布。
天赋和努力都随机分布,按理说,选手出生月份也应该随机分布,怎么会出现这情况。
难道1~3月份出生的更有冰球天赋?
这个假设很显然不足以支撑结论。
格拉德威尔对此事展开调查。
是这样的:
冰球选手的培训和选拔在孩子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并且为了保证公平,同一拨孩子要求同岁。
但同岁依然存在差距——一月出生比十二月出生近乎早一年!
对于年龄如此小的孩子,早出生几个月带来的体格优势让他们训练更容易出成果,进而被选中进行更专业的训练,最后成为专业冰球选手。
(二)
这件事揭示了绝大多数人的成功方式——优势叠加。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选拔,没人参加更专业的训练,没人会因为体格优势而被认为更有潜力,那结果会怎样。
结果就是体格带来的差异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多年之后决定水平高低的不再是出生月份,而是进行刻意练习的时间。
但社会并不这样运行——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社会会发起一轮轮机遇轰炸,够得上条件抓得住机遇的就能和他人拉开距离,建立优势。而这份优势很可能让他在下一轮机遇当中再次飞跃,再次变强——在优势叠加和复利效应的作用下,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甚至最后连保持差距扩大的速度都只能存在于想象当中。
(三)
优势可以不断积累,当下拥有的优势在一轮轮机遇挑战当中不断放大,最后形成巨大鸿沟,不可逾越。
就如第一part的故事所说,早出生几个月的孩子因为一点点体格优势而在训练当中表现更加出色,最后被选中进行更加专业的训练——当初的一点点优势让这群孩子的技术一路狂飙,再也不是那群没被选上的孩子可以比的了。
为了理解方便,我们可以为最小结构单元画个图:
一开始的优势在机遇和挑战当中会被放大。
当然,这不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我今天要讲的东西更加骇人听闻,对,骇人听闻——如果你真的看懂了这篇文章,你应该抱有深深的恐惧,或者——极大的庆幸。
我今天要说四样东西:
一、优势转化。
二、优势的存在形式竟然可以如此荒谬。
三、微末优势产生巨大结果偏差。
四、从路径依赖(正反馈)看优势叠加。
好吧,开始吧。让我们带着恐极的心情,走着~
(四)
优势转化。
之前冰球队的例子我们看到,在一轮机遇中学员更好的训练效果让他们获得更好的训练,于是这个优势本身被强化了。但我们须知,一开始更好的训练效果来源于体格强壮,也就是说优势强化并不一定对某种特定的优势,它可以是一种优势转化为另一种优势,而且据我观察,优势转化现象比优势强化多。
一流的小提琴家获得高昂的演奏费用,这是小提琴技能优势到经济优势的转化;一流的作家可以将写作能力转化为巨大的影响力,这是写作能力优势到影响力的转化;一流的政客可以将手腕变成庞大的权力,这是行政能力优势到权力的转化。
一种优势诞生另一种优势,这是成功的关键。单纯依靠一项优势的升级不会有过大成就,成功一定是基于某种优势转化成影响力、金钱、权力这些成功硬通货。
因为一技之长而进入某个强人圈子,结识很多强人,于是进一步开启更强力的合作,于是优势开始转换。优势转化非我虚构,它就发生在你我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
(五)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变得活泼开朗,自信心增强,求知欲更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挥了作用。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用一下我们刚才的图:
“被选召的孩子们”扩大后的优势是成绩进步、求知欲变强、更乐于交往,这一轮机遇和挑战指的是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程度,倒推他们一开始的优势竟然是....被罗森塔尔随机选中。
也就是说在优势当中除了体格更好一些、技能更专业一些,能力更强一些、经验更加丰富一些这些可控因素外还有一种完全不可控因素——随机。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运气。
敲黑板,划重点!
优势叠加中被转化和放大的优势可以是运气。
在个人层面上,中了一张彩票,被某个领导发现潜质或者傍上富婆甜老爹都算小运气,都是小的。大运气指很多人一生的上下限被确定。
人生有发展下限,也有上限——再坏坏不到哪儿去,再好好不到哪而去不是一句玩笑话,你爬到了高度就真的会有一个天花板死死地把你压住——反观富二代生来就拥有巨多资本,他父亲的朋友及他们的子嗣都会成为他潜在合作伙伴,他拥有更大的视野,更好的学习资源——他的成就上下限就比一般人高很多。
奥巴马就经常说,美国人之所以能过上富裕生活,是因为美国的社会和政治力量。如果一些学者没出生在美国就很可能没有足够的条件来支持念书,最后做出杰出贡献;我们中国也一样,如果我们早出生50年,就无法依靠互联网这个时代神器来促进成长。
优势积累中运气一直存在,而且状态飘忽——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没有,有些时候有有些时候没有,它不可控,更要命的是它会在任何一个十字路口改变你的人生轨迹,甚至很早就决定了你人生最高成果,不管你怎么努力,最后都有一个天花板把你死死压住。
(六)
微末优势产生巨大结果偏差。
如果你在某个领域里比所有人高出一点点,也许你的收入就会比别人高出许多倍。
现在古典音乐市场非常大,但真正从这个市场获利的音乐家只有少数,大部分古典音乐家不挣钱,钱全给头部挣了。
万维钢老师就曾经举过一个例子:
我们假设有两个音乐家,他们的水平其实差不多,如果让普通人听根本听不出来。可一旦其中一人被乐评人一致认为水平更高,那么另外一人就出局了。被选中的那个可能能签到七位数的演奏合同,而出局的那个也许只能去当当小学音乐老师了。
这就是爆款效应,微弱的优势胜出会让你全盘通吃,当初Windows干翻Mac不就是这么回事嘛,不知怎么的Windows的用户数量就微微高了那么一点点,然后就引起了一系列的雪崩,最后Mac败北。
这种优势增长是非线性的,一点点不同就带来了天差地别——一开始的一点点优势让人没什么感觉,但到了某个时候这个优势就突然爆炸,产生让几代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某些人获得成功,而某些人普通了好几代。
(七)
从路径依赖看优势叠加。
这是路径依赖的360百科学:
路径依赖,又译为路径依赖性,它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举个例子吧:
你父亲是个英语教师,他培养了你的兴趣。
你小时候英语很好,于是愈发地喜欢英语。
大学选择了英语专业,后来一路深造。
毕业之后通过不断挣扎努力去了新东方,为出国的孩子培训英语。
离开新东方开了家留学咨询公司。
你的优势让你沿着那条优势发展下去,出轨不得。即使你进入新东方的时候只是考试成绩好,词汇量不高,发音不标准——那又怎样,路径依赖造成的惯性会推着你把这些东西完善起来——谁让你在新东方当了老师。
路径依赖不只存在于个人层面,整个社会用人都用路径依赖。
逻辑是这样的:若是你有某些技能,即使这技能只是将将够用,那么在需要用到这些本事技能的时候你就会被顶上了,而被顶上之后使用技能的过程中恰恰是练习的过程,于是这项本事越来越强,越来越厉害,最后独挡一面。
(八)
到现在为止文章的基调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消极。
别人拥有的优势会不断放大;
我们的命运的上下限已经被锁定;
优势会呈现非线性增长;
社会通过路径依赖来选人。
而根据墨菲定律,这些好事基本不会发生在你我身上,其反面倒是有可能。呵呵。
那我们该放弃挣扎?
说说我的看法吧: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
真的有很多人搭上优势叠加的成功电梯一飞冲天,但,我们仍要努力。
第一流的智慧总是自相矛盾。
既要相信某些东西不可控,也要相信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尤其是面对未来,更要相信努力才有回报,要回报就得努力——即使是自证语言也得行动起来才能实现罢。
并且须知,账是算给自己的——即使有天花板,那也先得把天花板碰到再说,碰不到才叫倒霉。若是没有尝试过就唉声叹息自甘堕落,连那只狐狸都不如——起码人家还尝试过咧。
用思考解决生活里的种种困局,个人公众号思考笔记本玩——nahan16 ,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