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班级中因疫情原因到校的只有两名学生,所以这节课我选择使用平板进行个别化教学,两个孩子一个孤独症、一个智力障碍。两个孩子比起之前都养成了良好的常规,比如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跟老师问好、下课跟老师道别,认识了数字、知道等待和轮换等等。
这个孤独症孩子认知能力较好、专注力不太好,平时课题上总是难以集中注意力,但在这节课上表现特别好,没有说一句与课堂无关的话,并且一节课都能够跟着老师的指引参与学习,还能够与同伴很好地进行合作、交替、轮换。
课堂开始的时候,我使用软件复习数字和数概念,然后教授新的内容。 在这节课上,再次见证了孤独症孩子的刻板,本来题目是让学生按数字顺序完成相应的任务,1——2——3——4,但是当我发出指令“我们从数字几开始数数?”“哪一个数字排在最前面?”等问题的时候,孩子们都是一脸茫然。我告诉他们数字1在最前面,我们从数字1开始数,完成了数字一的任务后,我问“接下来是多少?”,本来以为言会回答“2”,但是他给我的答案却是“某某某”也就是另一个孩子的名字。在他的印象里,“接下来是?”的问题涉及到轮换,而不知我的意思是要他回答数字顺序。
于是我转变问法问他们:“1后面是?”还是没有人能够回答出来。这时我又想起之前课题上的一次经历,我提出一个问题,孩子不回答,然后孩子的妈妈用很板正的语句转述问题后,孩子就答对了,也就是说他只能理解部分刻板的语言,但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用那样的语言和他对话啊。他答对后对于反馈并没有任何表情的回应,只是走到座位上继续下一个活动,不像唐宝宝或者智障孩子,答对之后兴高采烈,特别兴奋。
经过这么久的观察我发现,对于特殊教育,不在乎教的内容多少,我们要给每个孩子不停地布置课堂任务,一个接一个的任务可以减少空白时间,减少空白时间也就减少了他们问题行为的发生。所以 我认为特殊教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内容要少,但学生活动要写得多,这样备课才能上好课。但什么样的内容是有效的,怎样才算是有意义的教学,我也还没有找到答案 ,但我相信我们所做的努力都要意义。
渔夫出海前,
并不知道鱼在哪里。
可是他们还是选择了出发,
因为他们相信,
自己一定会满载而归。
人生很多时候,
都是因为选择了才有机会,
相信了才有可能。
——稻盛和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