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中的几句话,是千古传诵的名言。这里,孔子以诗一样的语言抒写了自己的志向和人生境界,令人感佩不已,且心向往之。这种境界,是一种超越名利的安适与淡泊,是一种不为物役,心归仁义大道的自得其乐。
这种淡泊高远的境界来自一个人对大道和天命的深切体悟,来自卓越的道德修养。如果不知道“道”为何物,也就不知道自己的天命所在,这样的人,只能在黑暗的人生道路上瞎闯乱撞。如果没有正确道德观念或人生修养,他们多半会受自己本能的欲望驱使。没有受过教化的人,有着动物的本能,不自觉地去追逐美食、女色和金钱。在追求这些东西的过程中,或因追求不到而备受挫折和痛苦;或因与人争夺大打出手,与人结怨或被别人消灭;即使侥幸追求到手,在欲望满足之后,心灵倍觉空虚,不知人生有何意义。进而可能沉沦在欲海醉生梦死,或苦苦挣扎,找不到出路。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也是可耻的。
没有远大追求、缺乏道德修养的人,没有自己的人生主张和信仰,如此一来, 行为做事只能顺从社会风气,随波逐流,或与人攀比,追逐名利或权势。这些人丧失了自我,人生毫无意义,更不可能有什么光彩。
而孔子则不然,他少而好学,知天达命,洞悉生命的意义,明晓自己的人生使命。他知道自己追求的是大道,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仁义,能做的是修身待命,传道授业。在日常生活中,他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为欲望控制,恬然安乐;不受外物诱惑,随遇而安。在他的生活里,时时鸢飞鱼跃,充满了进取与收获的欢乐;处处鸟语花香,感受到充实饱满的生命喜悦。所以,在他的眼里,美酒佳人,锦衣玉食并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是清淡平和;不故作惊人之语,不热衷功名富贵,言语行动平常至极,一如田间地头的老翁。他的精神,时刻徜徉在仁的崇高境界里,能感受到别人无从体认的快乐。
孔子心怀仁德,心性高尚,并不在意高官厚禄。如果不是为了推行礼制,追求以大道仁义化天下,他是不会周游列国的。当孔子发现时不我与、理想无法实现时,便断然回归大道,摆脱所有束缚。所以,他才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别人拥有高贵,而他拥有仁德,别人拥有爵禄,而他拥有正义。所以,他在心灵上更为丰盈,精神上更为充实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