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人生没有什么经历就没什么资本在人世间炫耀。
有的人讲解起自己的人生过往眉飞色舞,激情澎湃,对于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的来说,势必会觉得自己人生好像没经历过什么事情,感到某种失望。对自己以往的经历的归属感和拥有感。
听别人讲故事自己也想有这样的故事,经历,好生羡慕,就想着自己去也去创造点故事出来,怎么还没有奇迹发生在自己身上。我和他们是不是一样的人。想着每天都可以做紫霞仙子的梦,有个五彩祥云来迎娶。我跟紫霞是一伙的吗?
仔细观瞧生活,其实无处不精彩,是我们总想从宏观角度来鸟瞰人生,而没想过微观的视角来看待人间情暖。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一个传奇,只是人们想要别人的传奇。
这让我想起一段故事,小王当年上初中的时候办过的最坏的一件事是偷书,偷书的原因是想获得那些不爱学习的人的认同,想让所有人知道自己不仅是学习很好,而且办坏事也是和他们一样的。当时他和这些孩子们说:“他要去偷那同学的书”的时候,那些孩子说你光说不练假本事。后来真的这么干了,那些同学也没有真的认为他很厉害,而是觉得他很蠢。他有时候会跟那些孩子们在一起找班长麻烦,因为班主任迟到老扣钱,负责记录迟到的是班长,他把一件衣服蒙住了班长的头,然后一群人上去打了班长。后来班主任找打人主谋的时候,找到他,其他人都是暗自窃喜和侥幸。
这样的小例子生活中并不少见,埃里克森把年轻时间这段的经历称之为“同一性混乱”。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son)提出的一个心理发展概念,指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以及他人所知觉到的个体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埃里克森认为,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是青少年期最为基本和重要的心理社会任务。
其中最主要的是归属感的问题,小王是归属好学生还是坏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程度不足,一方面他有学习的天赋,可以每次考试都考的好成绩,但他觉得考试好的学生里女生多,男生少,而多数力量型的男性都在不爱学习的队伍里,而他们也经常在教室里搞破坏,自己不搞点破坏就失去了男孩子的队伍,少了归属感。他只想证明我也是和你们一样的人。
有时候这种集体归属感会埋没一个人的天赋,小王上初三的时候,没有用笔直接在头脑中就完成了一道较难的物理题。老师看见他没动笔,以为他以前学习过,于是问他说你是以前做过这样的题吗?于是小王就开始装模作样的拿起纸笔跟其他同学一样算题了。老师这样说会让小王觉得自己不是因为天赋,而是因为投机取巧得来的结局,这会让自己感到羞愧,有胜之不武的感觉。
有时候我们给别人的理性化解释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他之所以这样,他是谁的亲戚,而不是因为他是谁。
同一性和归属感会涉及到人的一生,处处不归属,点点滴滴不同一。归属感不是因为他属于谁,也不是因为他是谁的人,而是他内心对自己归属的接纳程度。
归属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