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江淮大众"变成"大众安徽"后,一汽奥迪PPE新能源公司正式落户长春,因外资持有60%股份,该项目也被命名为"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
对,你没有看错,不是"一汽奥迪",而是"奥迪一汽"。毫无疑问,恰逢合资股比彻底放开的临界点,"奥迪一汽"刚刚签约,便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为何不是"一汽奥迪"?
按照常理,在各大合资车企中,谁的持股多,谁就在前面。比如,在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上汽占股50.1%,通用占股44%,五菱占股5.9%,所以叫上汽通用五菱,而不叫通用上汽五菱。
同理,1991年2月6日成立的一汽-大众,一汽集团60%,大众集团20%,奥迪占10%,大众(中国)占10%。而上汽大众方面,上汽集团50%,大众集团38%,大众(中国)10%,斯柯达1%,奥迪仅为1%。
早在2016年,上汽和奥迪就已经签署了合作协议。2018年6月,奥迪正式入股上汽大众。为了平衡"老伙伴",去年10月,一汽与奥迪正式签署《奥迪一汽高端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宣布双方共同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
与奥迪此前两家在华合资公司不同的是,在新合资公司奥迪及大众汽车集团将持有PPE新合资公司60%,一汽集团持有40%的股份,意味着公司主导权将为奥迪及大众集团。
合资企业股比开放已成汽车产业一项标志性的产业布局改革。应该说,华晨宝马、大众(安徽)、奥迪一汽未来的走向,将为走在十字路口的合资车企提供参考。
奥迪一汽,意欲何为?
从30年前首次来到中国,开启国产高档轿车的历史;到后来位列一汽-大众旗下成立单独事业部;再到4年前规划"南北奥迪"希望协同发展....可以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众都在思考该如何为奥迪在华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和姿势。
继上汽奥迪落地之后,奥迪一汽项目规划引入PPE高端纯电动车平台,首个工厂计划投资超过300亿元,首款车型将于2024年在长春投产。PPE平台是奥迪与保时捷共同为高端电动汽车产品开发的平台,这意味着除了生产奥迪,该公司还同时具备生产保时捷PPE平台车型的能力。
未来,PPE产品将由一汽-大众全资子公司—一汽奥迪销售公司进行销售。这是一家此前从未得到披露的全新公司。这家位于杭州成立的新主体,正是由一汽-大众100%出资控股的企业,未来或将肩负起奥迪在华销售的全部业务。
也就是说,无论是一汽-大众旗下的奥迪产品,还是上汽奥迪旗下的奥迪产品,亦或是奥迪一汽的全新产品,未来将实现"统一销售",最终是为了奥迪在华的销量最大化、收益最大化。而豪华车市场的重心一直在南方,尤其是沿海发达城市,选址杭州无疑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2020年,奥迪在华累计销售72.6万辆汽车,创造了奥迪进入中国市场30多年来的新高。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市场在奥迪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至于谁来主导销售?谁来主导生产?仅仅只是奥迪调整后的细枝末节。至此,奥迪在中国市场的"棋局妙想"也已经走完了最关键的一步。
写在最后:
奥迪此举被业内看做是平衡南北奥迪的怀柔政策。在上汽奥迪几经周折成立后,已经有着三十多年合资历史的一汽奥迪,势必要再扳回一城。从长远看,奥迪一汽的落地,能否彻底打破BBA的排序,也成为奥迪的重点。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BBA"的座次会被改写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