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不急,父母急又有啥用?聪明的父母会这样做……

孩子不急,父母急又有啥用?聪明的父母会这样做……

作者: 青松育儿 | 来源:发表于2020-01-09 09:16 被阅读0次

    你有没有坐在沙发上追剧而忘记了睡觉的时候?

    你有没有因为聊电话而错过整点出发的班车?

    你有没有对工作任务一拖再拖,等到“火烧眉毛”了才去抓紧应付?

    时间管理,对于某些成人来说都是一件难事,对于孩子来说,那更是难上加难!

    1

    有娃的地方,总会听到来自家长的催促声:

    “快点、快点,要迟到了”

    “快点去洗手”

    “快点吃”

    “快点走”

    有妈妈的聚会,常能听到这样的逼逼叨叨:

    “我家孩子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没有一点时间观念”

    “作业从7点做到11点还做不完”

    “做什么事都要催”

    孩子不会合理安排与计划一日的生活作息时间,把本该一段时间能完成的事情,无限延长。

    这时你就不得不在孩子身后督促,唠叨,有时候还会不耐烦大发脾气,总觉得孩子是在浪费他自己和你的时间。

    2

    为什么别人刷牙洗脸用几分钟,你的孩子却要用半个多小时?为什么孩子从七点就开始写作业,到了晚上十一点钟还写不完?为什么家长不断催促他,孩子自己也着急,却仍是快不起来?

    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1)孩子对时间的认识是模糊的

    一般情况下,1-2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有时间意识,知道什么是等待。

    3-4岁的孩子初步理解早晨、中午、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这些词汇;

    4-5岁的孩子能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

    5-6岁的孩子能认识整点、半点,知道一星期7天的名称及顺序,还能理解年、月、四季等概念。

    但是理解了这些时间概念和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是两码事。3-6岁的孩子估计时间长短的能力很差。

    我认识一个很可爱的“八分钟”女孩,大家听到这个称呼一定觉得很奇怪吧!

    这个可爱又漂亮的小女孩,特别爱玩,每当妈妈说:“宝贝,该洗手吃饭啦”“该回家了”“该睡觉了”……的时候,她都会给妈妈丢一句:“妈妈,再让我玩一会嘛,就玩八分钟”。

    每次都是八分钟,为什么不是五分钟又或是十分钟呢?

    其实她并不知道八分钟到底是多久,只要妈妈答应再让她玩八分钟就会让她兴奋不已,哪怕实际上只给她延长了三分钟。或许在她心里,“八分钟”应该算是比较久的时间吧。

    (2)孩子的心理时间受兴趣爱好影响

    心理时间指的是体验时间。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笑话: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个小时,你只觉得坐了片刻;如果你坐在一个热火炉上,片刻就像一小时。

    在孩子身上,更是如此,我们会经常发现,当我们跟孩子说:“宝贝,快换衣服,一会咱们出去玩”,此时孩子肯定是那个最先换好衣服,穿好鞋子,在门口等着出发的人。

    而当我们说:“宝贝,快点刷完牙去睡觉”,这时孩子要么选择假装没听到,要么找点别的借口,这里搞搞、那里摸摸。

    如果让孩子看喜欢的动画片,两小时都不嫌多;如果让他做不喜欢的作业,半小时都度日如年。

    如此看来,我们每个人的心理时间像个自由散漫的孩子,跟着感觉走,在喜欢、高兴、愉悦的时刻,它过得飞快;在排斥、沮丧和烦恼的时刻,却漫长得要死。

    (3)秩序感被打乱

    孩子生来就有内在的秩序感,并且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得到改善,秩序感是孩子创造自律的基础。

    孩子们有自己的节奏。很多时候,家长都在要求孩子向父母的秩序妥协,例如,我们催促孩子早点出门,是因为我们上班要迟到了,我们催孩子们快点睡觉,可能是自己今天太累,需要休息了。

    孩子比成人“慢半拍”很正常,很多时候,我们强制的“加速”并不能真正使孩子们变得更有效率。

    好比“新手上路,越催越慢”,面对催促,人的情绪第一反应不是平静的接受,而是抗拒。

    3

    对于那些喜欢磨蹭、做事拖拉的孩子,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往往会发现大多数孩子都是因为时间观念不强、时间意识淡薄,导致做事效率不高、喜欢拖拖拉拉。

    进入小学以后,学习压力逐渐加大,课业负担慢慢加重。哪怕是上一年级,每天回到家也要花一定时间才能完成作业。

    即使学习效率比较高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需时间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到两个小时。如果孩子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每天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就会更多,甚至影响睡眠时间。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学会时间管理,都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有合理的时间观念,需要幼儿园就开始教孩子认识时间,感受时间,学会管理时间的方法。

    2―3岁

    • 用数数感受时间流逝。随着孩子能力的逐渐增强,孩子会感觉到时间其实就是由一段段事件组成的,而且,它会在事件的进展过程中流逝。

    比如,有些家长让孩子收拾玩具时,会说:“快点,给你1分钟,马上把桌面上的玩具收到玩具柜里面去!”可是孩子却不急不慢地收拾。不妨用数数的方式,告诉孩子:“妈妈数10个数,宝宝要把所有的玩具收起来哦。”

    在多次数数的环节中,让孩子慢慢感受时间的长短。

    • 认识时间词汇,使时间具体化。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将生活中的具体行为和时间结合在一起,帮助孩子认识时间词汇。生活中可以增加早上起床要喝牛奶、天黑时要睡觉等对话,通过日常生活琐事,加强他对白天、中午和夜晚的印象。

    • 不用成人的节奏催促孩子,适当放慢,消除焦虑。卢梭说:“在早期教育上,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

    3―4岁

    • 让孩子接受“时间刺激”。用音乐或闹钟感受时间流逝,孩子起床的时候,定好闹钟,闹钟响时就起床;玩完玩具后,在2首音乐时间内收拾好玩具,这样比催孩子更有效。

    • 固定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虽然没有什么时间观念,但对过程则有较好的理解。试着安排一个相对固定的作息流程,让孩子习惯在固定的时间点起床、吃早餐、午睡、讲故事、睡觉等。

    5岁至学龄前

    • 事先讨论,制定计划。孩子总是磨蹭,是因为他不知道,也从来没考虑过自己要做什么,他没有这种自主意识,没有责任感。

    所以我们应该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做计划的习惯,通过和孩子讨论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去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比如,每天早晨起来可以问孩子,你今天有哪些事情要做。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啊?

    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就会先提前计划好。先想清楚自己要做哪些事情,把那些事情变成自己的目标。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即便跟孩子讨论了,孩子还是记不住什么时间该做什么。那么,我们可以把与孩子一起讨论的事情,用图表的形式画出来,并放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

    • 自然后果法。有时候,孩子虽然做了计划,但也有忘记和不想按计划执行的时候。如果偶然这样,家长可以适当地提醒孩子。但是经常这样的话,说明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还需要强化,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时间管理行为负责。例如,孩子没有按时起床,那就让TA承担迟到的后果。

    如果和孩子约好今天晚餐按时吃完,就可以去逛超市,如果没有按时吃完,那就会失去这次机会。即便孩子为此哭闹,也不要妥协,跟TA讲明原因,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有合理的时间观念,双方都要降低心理预期,不要太急躁。我们越希望快,心理时间就越慢,这便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另外,请不要包办的太多,因为在包办的过程中,我们就很容易不自觉地替孩子安排好每一项事情,而我们要做的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安排和计划,让孩子知道自己有哪些事情要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子,他才能学会自主的去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不急,父母急又有啥用?聪明的父母会这样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ae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