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聊天已经10天之久,墨迹到现在,反而留下的是真正走心的,姑且如此安慰自己吧,下面进入正文)
下面这张图我画了四年,但真正出现惊喜的,唯有那一晚。因为那一晚,我才第一次觉得,这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空间图,我甚至在这个空间图中感受到了能量的流动。

朋友以下面这张图入手,讨论了本体的问题。
这就是一棵普通的杨树,遛弯时候拍的,却由此而又奇特的观点。杨树在阳光的照耀下,因为光线的照耀而显得不同。阳光照耀的一面,因为有光的照耀散出绿中带白的光芒。而被房子挡住光线的一面,因为没有光而产生绿中带黑的颜色。
但是无论是阳光照耀的一面还是被房子挡住光线的一面,所呈现出来的都不是树叶原本的样子。加入我们摘下一片叶子,就会发现其在自然光下呈现一种很自然的绿色。这也就引发出关于事物本源的讨论,或许有时候我们亲眼所见,并不断争论的问题,有时候不过是在物在外界的影响下所呈现的不同状态,由此而产生的关于状态是何的争论,或许谁都对,因为都有依据,但又或许谁都不对,因为两者的讨论都脱离了事物的本源。
由此我们引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同时也有了对善与恶的思考?关于性善论和性恶论的争辩进行了几千年,但是如果以这个视角来看,性善论和性恶论有算的了什么呢?无非是世人看到符合当下价值观的一面就是善,看到不符合当下价值观的一面就是恶罢了。
如果仅是从一个人的行为的好坏来判断一个人的善恶,那么针对一件事儿来说,仅以主流文化作为判断的标准,当然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同一事件在不同的时刻也会有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或者在不同的角度都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把它孤立来看,仅以事物自身来看,哪里又有好坏之分呢?
这也是我后来不愿意发表对于任何人、任何事儿看法的原因,因为在我这里,我真的不觉得有什么绝对的好坏,何必要用自己肤浅的理解去解读任何人呢?我更愿意让一个人自己去衡量善恶,其实所谓善恶不过是一个人的善念和恶念,没有任何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也没有任何人真的能标榜自己绝对善恶。如果非要论善恶,那么一个人善念起即为善,恶念起即为恶。
老子曾说:道生一,一生二,熊春锦先生主张把道理解为〇。借用上面的太极图,假设球体中心为道,那么整个球体所呈现的即为一,球体之内,划分阴阳,阴阳为二。如果把善恶同阴阳相提并论,那么所谓善恶,不过是球体之内的表现。
假设个人为球体,即个人有善有恶,但如果单凭视线内所观既判断人的善恶,未免狭隘偏颇。因为两者共同构成人。
再换一个视角,正是因为有了阴阳的共存,即二的产生才会有对立的概念产出,如果我们仅在二中之一,仅能观一,又何来阴阳善恶之分呢?无阴即无阳,无善即无恶,如果摆脱二的视角,一切以一出发?那么世界又是如何呢?
如果我们不看树光照的一面和树遮光的一面,我们就是直接观树,是不是就少了很多外界的干扰呢?
更进一步,不在关注其他,只关注树自身,是不是就更能贴近树最核心的存在呢?这就好比我们以一为鉴,反向而生,是否就更能贴近〇的状态呢?
这且都是后话,眼前万物太多,如何在万物之中剔除障碍,只观其一,才是我们反向生长的源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