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吃完晚饭后,我催促孩子去练琴,而自己则躲进了卧室,P图写文准备发朋友圈。听着断断续续的琴声响了不到十分钟,小鑫跑了进来,趴在床上。我问:“怎么才练这么一会儿呢?你答应了武老师今天要周末练习的啊,至少要练一个小时吧……”说着说着,我看到他的眼眶泛起泪花并开始撇嘴,心想不能这么说教下去了,否则他肯定不会再去练琴,还得哭一鼻子影响兴趣。
于是我主动拉起了小鑫的手,轻声问:“怎么了?来让妈妈抱抱。”可是他只是给我一个固执的背影。“来吧,妈妈也需要你的拥抱。”他慢慢地转过身来,投入了我的怀抱。(连接)
“妈妈知道你很不情愿,因为你已经在家里呆了一天的作业也没有出去,你希望一分钟的琴也不要练,最好现在就出去玩。(共情)可是我觉得,你昨天当面答应的老师,应该做到说话算话。”似乎第一次的尝试没有回应,小鑫还是抽抽搭搭地想哭而不说话。
于是,我拉着小鑫进了他自己的房间,继续抱着他,说:“你心里想什么给我说说好吗?”他还是红着眼睛不说话。(我心里其实已经很不耐烦了,恨不得冲他大吼一句:我又没训你!哭什么哭!)我深呼吸一下,指着墙上的情感脸谱说:“那你告诉我你的感受吧,是这张图里的哪一个?妈妈现在的感受是不知所措。”听到这个新鲜玩意的实用性,他不由自主地配合起来,站在图前,手指划过一张又一张的脸谱,还是不说话,最后停在了“心烦”的图标上。(真的出乎我的意料!首先就是传统型家长的反应:我累了一天回来还要伺候你我还没烦,你个小P孩儿还心烦?真是搞笑!)
我调整了一下思绪,和小鑫面对面坐下说:“好吧,妈妈也说过,只有感觉好才能做得好。既然你现在感受并不好,那就先不要完成什么任务了,去你的驾驶舱(积极暂停角)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吧。不过,我现在也不看手机了,去给你检查作业,早点完成任务。(树立榜样)你可以在我检查完改完错题后再去练琴。(约定目标)”他欣然地接受了这个决定,说:“那我挑本我自己喜欢的书。”
过了十来分钟,小鑫跑了过来:“妈妈你检查完了吗?”我抬头很认真地告诉他:“还没有,可能还得一会儿。”他脸上露出着急的神色。“那你是再去看一会儿书,我检查完你改错完再说练琴的事?还是趁我检查作业时去练琴,练完我刚好检查完,你再改错?(选择性提问)想想怎么样能节省你的时间?(启发式提问)”
他想了想,还是主动选择了立即去练琴,好让自己能在全部任务完成后有时间放松一下。琴声持续了半个小时,但我已经相当满意——因为他周末从来没有练过这么长时间。
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PD的运用,不仅简单地赢得了孩子的合作,更让孩子学会在面对困难时及时调整自己,学会主动选择对自己成长有利的决定。坚持和善并坚定地前行,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规范自律的培育、优秀品格的塑造将裨益无穷!
(ps:我是芳芳,一个上班族妈妈,单位离家远且工作特繁忙,在孩子的成长中主管学习教育,鑫爸主管生活和娱乐;小鑫是我刚满9岁的儿子,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希望通过PD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打造更优秀的孩子,成为更出色的母亲。)
——芳芳同学PD实践笔记之一(2016.9.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