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直到一点,两个多小时终于把一直拖沓的《刀锋》结尾读完。我得出两个想法,
第一,我身边的朋友多数都是有自我的人,也就是利己主义。我不知道书中说的印度哲学是否把利己主义去掉就能夺得最高实在的哲学。当然现实中,完成冥想的人寥寥无几,获得最高实在的人怕只有圣僧了,无法追求。我觉得丢失自我的人同样悲哀,虽说一条水流源于大海,途径小河,流向小溪,最后融入大海。精彩的是那段小河小溪奔赴浅滩的路途。有些人现实里分不清城外城内,理想里也分不清城外城内。
第二是当看毛姆的第三本书时,我一发冲动要把他的书都买下。我看马尔克斯的书也是如此。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是经典,朋友说我写的东西有种神圣的干净,让人看着舒服,我感到既欣慰又鼓舞。我喜欢模仿毛姆和马尔克斯的文笔,时不时小段的练习,借此来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曾和一位吉他手讨论追求这东西,他说:“变现之前,你先在这件事情上花上一万个小时。”我有些气恼,因为我甚至在篮球上也只是花了五千个小时。写作需要大量知识储备,对艺术美,经济,地理,历史,甚至哲学等有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我渴望写出自己的刀锋,他还说了一句熟悉动听的话,“剃刀的锋刃不易越过,因此得救之路困难重重。”
他是过客,我觉得我有必要跟他交个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