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中国副总裁/时宇先生
10月29日,“总有心意传中国”融创中国2018中式产品发布会在上海电影博物馆正式举行,会上发布了融创中式产品谱系,并推出了桃花源系、雅颂系、宜和系三大标杆产品系,这意味着融创已成为中式建筑的重要传承者。
融创中式之美
“我们希望小世界是一方天地,能够安放人们的失意与情感,也希望能够为这个时代留下一系列的作品,这些作品能够传承我们的自然和人脉。”融创副总裁时宇通过讲述中式产品的营造经历,阐释了融创中式建筑的自然观、文化观、时代观,提供给人们一个惬意生活的小世界。
始于自然:营造的起点和尺度
-
古人说师法自然,其实就是对于自然的理解和尊重。当代如何实现与自然的交互与统一,其实要向自然学习它的自然法则,然后来营造自然环境,再来营造建筑环境。在中国的传统民居中,其实不同的地域展现了不同的建筑形制,它的背后是中国古人经过上千年的自然积累与自然相妥协的一个结果,形制的变化代表着背后环境的变化。
融创的产品同样也遵循了这一基本点。比如在北方的中式产品中,会加厚墙体的保温,缩小墙体的开窗,让主卧室尽量朝南,增加它的采光性。而在南方的产品,由于南方湿热,会加大开窗面积,增加通风和遮阳性。正是由于把尊重自然放在第一位,所以融创的中式产品并不是单一的产品线布置,而是形成了适应各个地域条件、各个气候条件的一系列中式产品谱系。
在尊重地域基础之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注重人与自然的融合和统一。我们希望规划理念是先造园再造房,先有园子再有房子。房子是生长在自然之中的建筑,在规划之初就在园子中间预留很多主要和次要的平原空间。
融创苏州桃花源
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空间的打造。自然界也是由一个个小环境所构成的,每一个小环境就是一个小自然。融创把中式产品做了一系列的空间规划,那么每一个空间层层叠叠逐渐打开,就会产生中式园林。中式园林遵循礼制有序,当我们打开桃花源项目的规划图时,从南到北的景观主轴,各个空间展开层次递进,给客户提供的就是一幅完美的自然画卷。
另外,我们更注重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和统一。房中有园是每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梦想。用院子包裹建筑,让每一个房间尽可能地接触室外环境,为每一个客户提供室内与室外交互的一个自然条件。一方天地,就是有天也有地。在这样的一个小院子里,根据古人的设园方式,通过庭院、半亭、湖石、池水、绿植的精心搭配,为每一个客户提供一个小环境,一个小自然,一个小生态。
融创南京桃花源
桃花源系:打造中式自然之“家”
-
家的概念在中式建筑中是贯穿始终的,对于个体和家庭的关照,是中式建筑自然观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源生于明清风格的桃花源系,以“东方瑰宝,世界桃源”为理念,汲取纯正中国建筑灵韵,一山一石一园林,一花一木一光影,打造中式自然之“家”。
传统的中式建筑,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南方的江南大宅,其实都有个核心的东西就是院子,每一个院子在古代都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可以想象我们坐在院子中,围坐在父母身边,小孩子在旁边嬉戏奔跑,抛开手机与家人共处的时光,才是我们希望的生活之道。
上海融创桃花源
于是我们在苏州独墅湖畔做了一个勇敢的尝试,开创了中式产品的先河。在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独墅湖这块三面环水的稀缺土地,与香山帮的非遗匠人们的通力合作,保留了70%的传统,让建筑成为文化传承场地;南京桃花源在造园理念中,则秉承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理念,与天然的山水巧妙的融合,各物因地制宜,各有千秋;而上海桃花源打造了中国首个24节气的园林,内外护城河绕园,芳草两岸,融合了北方的方正规矩和南方的淡雅婉约。
融创尊重每一座城市的自然与文脉,也努力让每一个桃花源项目能代表一座城市的新高度。个体与家庭从来都是我们自然观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也正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融创桃花源不只是中式产品的当代表达,更是自然中生长出的生活之家。
融创玖溪桃花源
忠于文化:中式建筑的精魂
-
看待每一座中式建筑,其实看到的不单单是它的建筑形制,其实背后都有一股精气神。这股精气神就是文化。就像吴良镛老先生曾经说过的,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处在这样一个行业,有太多的理由让我们快一点、再快一点。但是我们深深知道,快餐做不出美食,只有用慢下来的心态去打造中式产品,在千年的古籍中寻找中式之美,才能完成中式产品的研发。一方面要在典籍中寻找中式制式之美,另一方面也要寻找传承匠人传承遗失了千年的精湛工艺。
中式建筑离不开传统的手工工匠,每个手工工匠背后除了传承千年的记忆之外,还传承着岁月厚厚的沉淀。例如香山帮,是中式建筑不可能忽视的一个脉络,传承了从明代到今600年几十代的工匠技艺。融创有幸在中式建筑研发过程中请到了他们共同参与。
香山帮雕花技艺
传统的中式工艺有泥水、油漆、雕塑、彩绘等等几十个工种,每一个工种背后都纷繁浩杂,我们常常见到飞檐起翘的瑰丽,但是不知道它们背后需要传统工匠每一个人一点点的手工打造,而时至今日这些传统的匠人已不足数百人。技艺传承需要匠心,也需要耐心。我们和传统工匠一同研发花街铺地,需要通过数百次的实验和验证才能确定一种花街铺地的样式。而每一平米的花街铺地,需要两个传统工匠师傅整整三天的时间。
花街铺地
这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匠人精神的传承,这就是我们对于文化传承的态度。回溯历史,站在传统看未来,我们希望今天的中式建筑是继承传统,洞察时代新意,能够营造属于当代东方人的惊艳。
走进雅颂系:求索形制之“精”与对话生活之“雅”
-
网络上有一个提问,问到大家最想回到哪个朝代?很多人都回答宋朝,正像陈俊先生所说的宋朝是造极之世。当我们回溯文化,无论是文化的高峰,还是文化与生活的相互融合,都首推宋朝。雅颂系便源于宋朝,以精雅的宋式艺术美学为范本,传承并转译宋代建筑语言,重塑经典生活。
清代有位名士叫做李渔,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提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精,一个是雅。我们理解中式建筑的精,就是建筑构造之精,比如白隐檐这种精妙的设计。我们理解中式建筑的雅,就是对于生活孜孜以求的诗意,诗意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希望看见的小光辉。
雅颂系研发效果图
我们的宋式研发从开始就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文化探索之旅,因为现存的宋式建筑遗迹非常稀少,只能从浩如烟海的古籍、图画、诗词、瓷器中去寻找宋式制式,这也给宋式研发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只有深切地懂得来路,才能真切地理解去处,我们经过了五百幅画的分析,近千首诗词的理解,上百次和合作方的方案探讨,对宋式建筑有了最基本的理解。
宋代的书画/瓷器/书籍
融创现代中式研发图谱
宋式建筑更强调建筑的水平形态,屋檐常用歇山。在宋式建筑的栏杆处理上,常用绞绞杖,绞绞杖的做法在栏杆的交接处是实质交叉,延伸出来更显精美。在栏杆的立柱处理上,采用了弯曲的鹅颈柱的构成。弯曲的鹅颈柱相较于传统的直柱更显曲折完美。我们也翻阅了大量的典籍,寻找了各式类型的几十种的悬鱼惹草,结合这些物理形式和结构形式,设计了自己的悬鱼形式,形成了特有的宋式三强立面体系。
在雅颂系宋式研发过程中,门窗、门屋、结构层、铺作层等等一系列的设计手段,都在宋式研发体系中寻找到了它的源头,找到了它的建筑。有了这一系列的传统研发,开始了宋式建筑的传承再造。一方面有了这种传承,一方面也在考量一些优美的生活空间和生活趣味。比如在古画中发现了这样一个空间,白隐檐。白隐檐是檐口下边延伸出来的一段木板,在古代的传统作用就是遮阳挡雨,但是白隐檐比传统的屋檐更加轻灵,而且在檐下形成了一个附属的灰空间,这给生活带来了一些可以想象的空间。
雅颂系研发效果图
生于时代:从传统到现代的材料创新
-
今天打造中式建筑,一方面可以取材原始的古老材料,另一方面也要依赖于现今的新市场。我们知道材料的变化日新月异,结构体系上从最早的木质结构体系,到后来的砖石体系,再到今天的钢筋混凝土体系。我们倡导维护体系,又从开始的夯土墙,木板墙,到后来的石墙、砖墙,再到现在的玻璃幕墙,结构体系越来越坚固,维护体系的性能越来越优越,使得今天传承中式建筑制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在中式建筑中常用的砖瓦,虽然原来是用小青瓦,但由于这种材料的原料越来越稀少,工艺越来越能控制,所以在项目中逐渐采用通体熏黑瓦、零百瓦和扁平瓦来替代,材料的替换并没有改变中式产品的价值,反而由于材料的扁平增加了项目的扁平感,使得整个项目更有现代中式的意趣。
中式产品设计细节
我们今天强调材料创新,其实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只有敢于创新,积极拥抱变化,中式产品才能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从材料到形式,无论是美术形式,还是现在的工业制品,现代人的审美越来越趋于简约,这种简约不是一种形容词,而是代表着人的一种心理变化。物质越丰富,审美越内敛,这种审美传递到建筑上,就是我们的现代中式建筑。
我们传统的屋顶是由檐口、举折形式、屋脊和屋面瓦几个关键组成部分所构成。当这四个关键部分逐一发生变化时,屋面形态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每一种变化会形成一种不同的屋面,我们把它做成了一个标准系列,这种标准系列的组合就变成了标准屋面系统。可以想象对应的屋身、屋架也有同样的组合方式。正是由于这三者的交互统一,我们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一种有机展开,也就发现了现代中式所体现的简洁之美。
亲近宜和系:现代中式的生活审美构建
-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人对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从建筑、空间、户型、庭院以及审美等多个角度出发,不断优化,致力于研发全新的中式培育发展。宜和系是对中国文化中创新基因的发挥。以“传统精神,当代表达”为内核,即在尊重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融入具有国际化意识的审美潮流,引领时代的空间、形式、材料、工艺,表达东方美学之神韵,找到更符合当下中国人居住观的生活场景。
融创宜和系
杭州融创宜和园
在宜和园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就加入了很多这样的创新手法。比如在其中一个项目中就运用层层退台的设计,打造出独特的立体庭院,然后再配合大面积的玻璃窗,增加了采光,使室内外空间更为通透。同时屋顶还是保留了中式建筑形制,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延续与革新。在材料方面,为解决传统以木材为主的门窗等构件容易老化腐朽的问题,在宜和园以及我们其他现代中式产品中采用了新型材料来替代传统木构件的做法,保留了传统建筑形态的价值感,同时结合先进的石材幕墙金属门窗等现代工艺,致力于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居住条件。
再比如其他的建筑构件,如传统一般是采用美人靠,在宜和园中却采用了结合中式元素的玻璃栏板,在视觉更加开放和简约的同时,采光也更为通透。在以中国精髓文化书法书画为灵感的杭州萧山科技城项目中,在构造江南画境的同时,排污玻璃栏板等细节采用了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做法,让业主在日常使用当中更为舒适。从传统中式的小青瓦,到宜和园的通体黑新网,再到萧山科技城项目的菱形网与平板网,可以看出我们的产品细节,在保留了传统价值感的同时,也更适合现代审美的感官需求。
杭州融创宜和园
中式不是形式的复古,而是文化和生活的再创造,让传统精神有当代的表达,既传承传统中式建筑的特色,又满足和审美的需求,这样的产品理念和创作创新实践,最终将引领当代中式建筑的方向。我们在对待每一条中式产品线之时,都以自然人文、自然文化和时代三者为出发点,再结合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人的维度,来形成融于自然、孕育文化、成于时代的中式产品。正是由此,所以融创的中式产品不是单一的产品线,而是一个完整的“中式图谱”。而且这不单是桃花源系、雅颂系和宜和系组成的“中式图谱”,更多的是构筑中式人居生态的未来之图。
(本文图片由融创中国提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