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又要进入到一段沉寂期了,时间飕飕飞逝,想明白了一些事情又进入了另一段困顿中,但人之为人就在于会思考呀。或浅薄或深刻,都在运转着。
思考1
“客户第一”教育培训行业甚至是培训行业都应该好好践行这个词,只有在实际行动中才能对此有更加深刻地理解。今天一个学员跟我说:老师,我要考中级实在是没有精力考cma了,你看能不能帮我先停了……照往常的做法,简单了解下学员的情况,基本还是按照学员的计划走,这时候专业的学习服务体现在哪呢?
“客户第一”确实需要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但这样还不够,更多的是要专业!专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觉得,一要对学员的所有情况有清醒的认识;二要对其需求有较为合理清晰的判断;三要能够对其所学的课程/考试有全面的认知(包括学习方式方法,未来的职业发展等);四要能够对学员可能产生的需求有较为宽广的涉足。探究到学员的本质需求至关重要,也很难做到,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对生活工作都有明确的认识,所以在判断一件事情之前要先全面了解其情况,足够的信息才能成就相对合理的判断。任何工作都有其可发展性,相对不容易做到的是如何在熟练的事务性工作中提炼出核心工作方法,并归纳总结标准化,给后来者树立标杆。
但如何在熟练的工作中还能保持发现问题的眼光呢?我觉得可以有以下几个方式:1.与前辈交流案例。这是最快捷也是最受益的方式,因为前辈工作经验丰富,接触过大量的案例,而且思维高度也不一样,与他们交流能够一阵见血指出问题所在。2.上课。这种方式匹配性相对较低,需要花时间精力寻找最适合当前工作范畴的课程,最好能够有专业人士的推荐。现在很多人处于知识焦虑状态,这时候很容易病急乱投医,而且当前的思维层次也相对没有高级的判断。3.阅读。阅读跟上课差不多,也是需要挑选适合的,最好能够有前辈推荐。
以上三个方式,其实综合来看就是思考。培养不断思考的习惯真的很重要,思考是提升思维层次的必经之路。现在很多企业家、企业高层,以及对自身有很大期望的人都喜欢讲“深度思考”。我觉得“深度思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同的认知层次其思考模式和方向都是不一样的,不同层次上的思考都有对应的思维高度。简单来说,本身处于level1的人其思维深度有4层,分别是1/2/3/4,处于level2的人其思维深度可能只有3层,分别是1/2/3,所以如果自己是处于level1的人就需要不断在自己level中进行思维升级,直到达到level2之后才能开始新一轮的思维升级。说这段话旨在说明,在成长中不要深陷在“脑不如人”的自卑中,首先承认人与人之间思维是不一样的,仰望他人但无需过度自卑,可以照着那个标杆去进行思维迭代。
再回到“客户第一”的这个问题上来,平时的工作要求是:即时响应,后面应努力做到“专业”。只有完成“专业阶段”的知识储备,才能完成思维的升级。
思考2
教育背景真的很重要吗?又是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很认同这一说法:只有学历不够的人才会纠结教育背景的重要性。个人拙见,教育旨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又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我觉得最核心的应该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的启示。
好的教育背景确实能带来很多便利和虚荣。有个领导很喜欢学校背景好的人(也许是对“人才”的热衷吧),之前招进来一个交通大学毕业的员工,在这个员工还没入职之前,这个领导就一直把“交大”挂在嘴边。等到其入职之后,很多同事只知道“交大小哥”,而不是他的名字。往后做学员服务的时候,同事在繁重的工作间隙最喜欢吐槽“问题多”的学员,往往要把其底细摸个一清二楚,听到最多的就是“专科”“三本”……这样的学历背景。
不过普遍来看,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确实在很多方面都有世俗意义上优秀的一面,而我接触到的这类学员,往往更自律、眼界更高、有规划(至少短期规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