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7

作者: seanbleu | 来源:发表于2016-03-27 23:11 被阅读0次

    前不多久,埃柯死了,作为我最爱的“小说家”没有之一,我原很想重读《玫瑰之名》后写这本书的读后,可惜埃柯的书即使是重读,信息量也太大,那就且留到以后吧,想想最怀念的另一本书是《浮士德》,印象也还算深,那就凭记忆写写《浮士德》,毕竟也曾是我为了想读懂原文,动念要学德语的一本书(可惜后来并没有)。

    记得“浮士德”这个名字,在拉丁文原意中含有“幸福”的意思,歌德所写的诗剧《浮士德》一共一万两千多行,浮士德的一生贯穿从海伦到拜伦的欧洲三千年历史,实际上反映的,是西方知识分子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的真理探索和人生理想探索:追求知识-追求爱情-政治生活-艺术理想-社会理想,这个探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浮士德精神”就是歌德总结的西方人的现代精神:重视实践和现实、永不满足于现实、不断追求真理。

    浮士德的一生,是体验和尝试的一生,他受过多方面的诱惑(包括来自魔鬼梅菲斯特的,一直),并且毫不犹豫地尝试了生活的各种可能性:科学、野心、爱情、享乐、梦幻、创造,他不因生活的丰足或甜蜜而懒惰,也不为地位的升迁而丧失自我,他的无所畏惧,从传统教会的观点看,他与魔鬼订立的条约是受诅咒的,但作为不信教者,他让自己的灵魂引领自身走上一条不断向上寻求、升华的的人生之路。浮士德的意志被无数悲剧和灾难动摇过,但他总能在生活的体验和大自然的怀抱中重新获取能量——既然自然没有记忆,人又何必怜悯和悔恨(难道这不就是那句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么),天上的群星自有它们运行颤动陨灭的规律,幽谷里的植被也有枯荣的节奏,每种生物都会在时空里找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意志——在新生的一天,浮士德重获生活的力量,再次起身去探寻真理。

    浮士德的一生,单独看任何一个篇章,都不完美,但作为一个整体,却完整至极。事物的bu完美是它们永恒的形式,一时的不完美正因其不完美而成为完美的组成部分。浮士德的一生都在追求体验,表面上一无所获,其实真切地实践了人生。这样的灵魂根本魔鬼不能夺走,也根本不需要上帝来拯救(最后上帝派天使来接他的灵魂,不过是为了在结构上实现完整,另外歌德自己也说“并无宗教的意义,不过是借助基督教的图像和意象,来另诗意获得结实的具体形式”)。

    追求知识-追求爱情-政治生活-艺术理想-社会理想,这个序列对于平凡人而言,能实现一半(的追求)已经极其难得,当中更有难以计数的挫折,令追求夭折。事实上,生活对于我们每个平凡人而言,都不过是一系列的失败和错误,不是宋钟基与宋慧乔的战地爱情,不是都教授和全智贤的星际恋曲,没有多少诗和远方,日日所见的只有苟且……但,这可能就是我们最好的生活。因为,到了最后的最后,这些才是我们真正体验到的人生,是“人”(此处恨不得引用三体的一句话,“大写的人字”)的灵魂真正的构筑方式。

    讲这么多,我也不过是要表达这一句话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6032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rj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