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一个被佳士得与苏富比当做救世主的艺术家
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的赵无极曾说过一句话:色彩是能表达一种空间感的光。或许我们无法从他的画中看到具体的形象,但从他的作品色彩中却能看到无垠的世界。望着他的画作时偶然会有一种站在旷野中,遥望地平线上落日与晚霞恢弘变幻的感觉,又像是在冬天湖中一扁舟时,看素冷湖面与冰霜层层的远山的清亮色彩。
当代艺术“定海神针”——赵无极
在众多过去名声颇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集体流拍,无数作品在底价边缘落槌的情况下,颇能展现赵无极艺术思想的晚年经典作品《13.02.92》却在9月21日上海佳士得“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拍中以4560万元成交,领跑全场。这张大尺幅油画充分融合了抽象与写意,用复杂色彩与透明层次感,以围绕着中央部分的柔和淡彩取代了传统填满画布的做法,完美展现了他的浪漫情怀与深邃思想。
《13.02.92》而在当日的上海佳士得”FIRST OPEN | Shanghai“中还有5幅作品分别以180万元、102万元、31.2万元、38.4万元、26.4万元的价格找到伯乐。其中最高价的就是下面这幅作于1980年,尺寸为54 x 73 cm的水彩纸本画作《无题》。淡粉、浅蓝、墨绿、深蓝,渐变的色彩像是渐进式的情绪,既有随性淡然又有沉重深邃。
《无题》1980赵无极的时代已然来临
在很多市场专家眼中,近年亚洲现当代艺术市场无疑是属于赵无极的。如此说法不仅仅是因为2017年香港佳士得夜场,赵无极连续两度刷新拍卖纪录,每次提升幅度都在35%以上。
更在于其一级市场和公共机构的展览中所表现出的巨大活力。而在佳士得之外,亦有多件重要作品在亚洲各个拍场中以高价位成交,赵无极二级市场于2017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且在速度和力度上均超越了前一个市场节点。
除了二级市场直接的价格表现,近年来亚太地区不断涌现的赵无极作品藏家也说明了市场对于其作品的乐观态度。据了解,市场上超过半数的赵无极作品都在亚洲私人收藏家及画廊手上,而且他们很少出手。比如,前文提及主办赵无极回顾展的元大集团少东家马维建便收藏了100多件赵无极作品。马维建收藏赵无极的作品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油画、版画和水彩画都买,甚至与赵无极结成忘年之交。而收藏家林明哲也表示,自己手上的赵无极作品有30余张。此外,像克缇国际事业集团总裁陈武刚、企业家许宗炜等人都是赵无极作品的忠实藏家。
作为东西融合的艺术典范,赵无极的抽象艺术在国际艺术涌入亚洲当下,正愈发展现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魅力。如保利香港执行董事张益修表示:“不难发现亚洲藏家现在对于西方艺术品的喜爱、关注及介入这个明显的趋势。尤其是现在的中国藏家不再只单一看亚洲艺术品,他们看的更多元,也有了更多选择。我觉得东西方的艺术最终还是会有一个交汇点,而赵无极无疑是这个交汇点上最明确的艺术家之一。”赵无极作品大热,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结果,而在更深层次,也反映了中国收藏趋势的演变。
作品排名以上是目前赵无极先生在二级市场成交价最高的十件作品。从记录可以看到:
主要受人追捧的还是赵无极50-60年代的作品。他将自己与第二任妻子陈美琴热恋时炽热的爱与最后生死相隔的极度痛苦都表达在了自己的画作中。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所展示的笔触和感情都是与狂草一样得热烈。大片深棕色的刚劲笔触,令人想起北魏书法,其结构方正雄健,而意态奇逸,因此也被称为“狂草时期”。
其晚年作品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从《13.02.92》以4560万元打破赵无极先生晚年作品的拍卖纪录,到《27.08.91》只用了4年时间就从708万元涨至1294万元,都能看出他晚年的作品虽没有50、60年度的作品这么火爆,但却也是部分藏家的心头好,极具收藏价值。
近年来成交均价不断攀升。在2013年赵无极先生仙逝时,无数藏家纷纷出手,其拍卖作品均价达到了历史的高点。在沉寂了几年之后,2017年又开启了一股赵无极的热潮,不仅多件作品出现于各大拍卖场,整体价格趋势也是一路走高。这次热潮是继2013年赵无极离世后的又一个市场高峰,可以预见赵无极先生作品在未来仍有可观的上涨空间。
不断蜕变的艺术风格
目前在抽象画作领域,赵无极可以称得上算是最高级别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既融合了西方抽象艺术,又不失中国古典韵味,无怪会在亚洲拍卖市场上如此火热。虽然我们在市场上所见到的作品基本是他在50-70年代创作的最为浓墨重彩的抽象作品,但其实他的作品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
甲骨文系列(50年代中)
赵无极此时期的作品:笔触剧烈富节奏感,充满力度与动感,色彩之上又飘渺地点缀甲骨文符号,营造出了在当时深受法国文化圈欢迎的东方神秘学氛围。
《大地无形》狂草时期-抽象山水系列(60年代中期)
60-70年代是赵无极作品最丰盛、最多、最具有个人风格的年代。此时他已经摆脱了从Paul Klee继承下来的符号抽象,转而要在绘画中将抽象的东西以实体的笔触表达出来,画面充满了冲撞与不协调质感,却又在冥冥之中达到了和谐的感觉。
《29.01.64》气势磅礴(70年代)
在此期间,赵无极在创作技法及思路上进行了各种层面的探索。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大尺寸的单幅作品以及如欧洲传统祭坛画样式的三联画。我们既能够看到厚重的色彩堆叠,也可以看到轻盈的泼墨。
《10.09.72- 追忆美琴》写意空灵(90年代)
这一时期,赵无极在之前的基础上,开始了更为具体的尝试和探索。他更多地将注意力投色彩的对比、空间的排布和光影的变化等。对他来说,绘画创作不仅仅是再现艺术家的“所见”,更是再现“所感”: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以及思想流淌过的。这一时期的赵无极突破了“风景”的限制,开始了对“自然”的再现。中国哲学所特有的天人合一、虚静忘我的精神境界在赵无极绘画中充分体现。
《向克劳德·莫奈致敬》 199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