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767572/43acd14a19a74626.jpg)
《妈祖的孩子》是台湾创作歌手彭立写给大甲镇澜宫慈善基金会附设幼儿园的歌曲。动因在于一次亲善演出中,原本她要抚慰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而他们一脸勇敢地说:谁讲我们没有妈妈,我们的妈妈是林默娘。彭立初听是一愣,转想林默娘不就是妈祖吗。是啊,穿越千年的烟尘,妈祖仍然生活在人们的身边。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和脸孔上,看不到被欺负的痕迹,林默娘不是一个抽象的词汇,而是可亲可感的真实存在。在妈祖巡安所到的紫薇天后宫再次听到这首歌曲,既亲切又一如既往地感动。
可以说,妈祖今年有1030岁了,他是后世所有信众的母亲。有个90多岁的老人,生怕错过妈祖巡安的时间,从一早等到11点多,等来姗姗来迟的妈祖銮驾。他已经年迈了,岁月在他脸上无情刻画,在人群里他像一个孩子一样流泪,宛如见到自己的母亲一般。然而相聚匆匆,转眼要离别,眼里尽是激动、不舍、难过和怀恋的交织和五味杂陈。
有些人或许不能理解,妈祖终其一生尚无婚嫁,后人如何寻到母亲的影子呢。妈祖是在她28岁时因救助海难而献出年轻的生命,人们不愿意承认好人的蘧然离世,便编织了美好的羽化传说。此后,妈祖给予渔民力量,使他们坚信与海搏斗,便一定能驶向彼岸,在那一头有妻儿期盼归帆的身影,有象征着幸福的炊烟和围炉。不断的演化中,妈祖的形象越向母亲靠近。因为从来,母亲都会尽一切力量挽救儿女于危难。今天,天后宫不设门坎,不因肤色或语言的分歧而拒绝任何一个向善的人;妈祖石雕像慈祥地注目远方,给人们精神的寄托和温暖的慰藉。
其实,妈祖的母亲形象早在千年之前就已存在。宋时羁旅广东梅州一带的刘克庄看到当地奉祀妈祖,与莆田大抵无异,他说“人人事妃,敬爱如母”;在湄洲岛各村境的妈祖庙里,早年还可看到白天耕作的妇人将孩童放置于妈祖像前,传说妈祖慈祥的眉目将照看尚在学步的幼儿。妈祖信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期间,最终专家都指向一个观点,妈祖区别于其他神祗的是,身上有种母亲大爱的情怀。
“立德、行善、大爱”,妈祖精神超越的族群、畛域、阶层,其底质的一再丰富,也是基于人们对美好或理想状态的一种向往,一种执着。正因为妈祖身上集成了“真、善、美”,才成为了无数信众膜拜的偶像。这种膜拜,从来不是迷信或偏私,而是对母亲式情怀的礼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