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优势而不滥用优势的人才是高人。想了一想,有一种,有优势而不滥用的人其实是不自知的,因为不缺,所以不用显摆;还有一种,时刻保持对自身的觉知力和对未知的敬畏。
2.欲望足够强的时候,物品效用达到最大化。同时让我想起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其实我觉得经济学某种程度揭示的是人的行为规律,所以有时经济学的深层次是哲学,再所以,归结到底,世上只有两门学问,数学和哲学。极度饥饿时的第一个白馒头一定是满足感最强的时候,这时馒头效用最大甚至超价值实现,可是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给你吃10个馒头呢?那么问题来了,怎样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除了在研究消费规律上的应用,人生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怎样才是最恰当呢?其实边际效用递减是个无处不在的规律,或许,凡事真的不能太满,
3.温故而知新。的确。一方面随着阅历和知识的积累,曾经读过的书不同时期看会有新的认知和领悟,通过温故才能与知识有更进一步的契合;另一个方面,温故时,你会发现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你会有获取新知识的需求,所以,温故,知新。
4.增加自身的带宽。欣赏不了的或许是因为你还不懂。昨天读《决断两秒间》,其中讲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种曾经称为“死亡之椅”的设计,这种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的最舒适的但是形状像史前昆虫的椅子,在前期市场调研中,几乎所有经销商都给了死路一条不可能成功的定论。但是事实上这个椅子最后获了大奖并一举成功。那些在前期调研中经销商给出差评的原因,是因为这种新鲜的冲击对他们来说太强烈了,这种暂时的不能接受转换为评价时就变成了外观丑陋、不满意。再举个例子,比如红酒,懂得的人才能欣赏罗曼尼·康帝的价值。所以,某种程度上讲,想要享受好的东西,无论是向外的物质,还是向内的感受,首先要让自己这个受体有充分的密度,你才能感知,才能鉴赏更好的东西。方寸之间能够感受大千世界,是因为你本身拥有一个这样的灵魂。
5.产能过剩的背后其实是产能不足。在激烈竞争背景下,消费者需求到底有没有被满足呢?产能之所以过剩,是因为过多的生产力么?还是供给和消费需求之间的差异?无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与生产力的矛盾,还是现阶段的美好生活向往的矛盾,其实都是需求变迁和满足的问题。因为消费者随着社会发展多方面的刺激、体验等等本身在悄悄升级,过剩的产能某种意义上是落后的不足。
6.能力本身就是方法。这是冬吴同学会在谈有精度的生命中提到的观点,在没有能力之前奢谈方法是有害又无效的,深以为然。能力是一个习得的过程。没有过刻意练习的积累,想快速掌握一个方法是很难的,即使有一个好的方法,你本身的能力没有到那里,也是无法持续的,甚至无法学习到的。就好比学奥数的孩子,总得在一定的数学基础上,才有资格去谈更多的解题思路,因为他才能学懂啊,才会发现数学万变不离其宗的乐趣。我们总说掌握方法,提升效率,这话一定没错。基于对这个观点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书和节目在教你:如何快速成为演说家、教你高效阅读的方法等等,在这个凡事求快的时代,焦虑和浮躁的确是底色。但是掌握方法至关,至关重要的前提是,有很多事情,没有那么多捷径。
7.古人的妙趣。你咋不上天呢,古人会说:你若天骄,何不上九霄;再比如有钱任性,古人会说,家有千金,行止由心!这就是文学的意义,为什么学语文呢,除了让受体能力更强,会理解、分析、辨识等,还要让我们在生活中能体验和感知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