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泰伯篇】第16章习讲稿

【泰伯篇】第16章习讲稿

作者: 卓玛秦 | 来源:发表于2022-04-06 16:37 被阅读0次

    一、原文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二、释义

    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爽,无知而不谨厚,愚戆而不诚信,我真不明白这种人了。”

    三、 义理探析:

    这一章是夫子对当时因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这三种品行的人进行的批评。那什么是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的人呢?我们现在来逐一探析一下:

    1、狂而不直的人

    “狂”,指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如狂妄、狂放、疏狂。“直”,是一个会意字,从L(yǐn),从十,从目,经得起十目所视的才是“直”,如直率、直爽。

    《集解》里讲:“狂者进取,宜直也。”天性疏狂的人,表面上看起来有点狂妄不羁,但内心直率,心中没有隐私。回想一下,我们大多数人都曾经年少轻狂过,那种“狂”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生命锐气自如挥发之体现。那种狂有一点志大才疏,但有目标,敢去直面人生,有操守,那种狂体现了人的真性情。

    但是现在狂的人变得不正直了,不但好高骛远,夸夸其谈,心地还邪曲,常常对别人讲道理对自己讲利益,奸诈狡猾,这种狂的人就只能说他是狂妄自大了,不是真正的狂。

    2、侗而不愿的人

    侗,无知的意思。愿是谨慎、老实的意思。天性无知的人因为见识少,不懂的事情多,那么在碰到不懂的地方时,应该谨慎小心才好。但是现在这种幼稚无知的人却变成自以为是,狂妄自大了,这是很糟糕的。

    3、悾悾而不信的人

    悾悾:愚拙无能的模样。信:诚实。天生愚拙无能的人不太会做事,如果为人处世诚实守信,人们还是愿意与其交往并帮助他。但现在愚笨的这种人却诡谲虚诈又不讲信用了,这种人就没有人愿意去帮他了。

    夫子时代有这三种人,反观现在,这三种人还依然存在:

    比如现在一些网红,直播时指点江山,“语不惊人死不休”,说话非常狂妄,看起来是博学多闻,忧国忧民,实际上是为了流量,为了吸粉不惜触碰红线,最后遭到网络封杀,实在是可悲可叹啊!

    还有一些人,表面上是老实人,胆小谨慎,但当自己做错了事却无半点反省,还一味指责他人,重复自己错误的言行,从淳朴变成了刁钻,从可爱变成了可恶。

    现在大家都不愿意借钱给别人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很多人借钱的时候信誓旦旦的说“一定到期归还”,可是当还款时,却耍赖不还,甚至更有可恨者,“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最后要钱的成了孙子,借钱的成了大爷。所以,现在对于借钱,大家都心照不宣。

    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这三种人因为表里不一,内外相违,当面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具有极大的欺骗性,所以夫子对这三种反乎常情的人无奈的说:“吾不知之矣。”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4、对“吾不知之矣。”进行探析:

    【集注】里讲:“吾不知之者,甚绝之之辞,亦不屑之教诲也。”说夫子对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这三种人不愿意教诲,为什么呢?

    儒家特别尊师重道,以敬重师长为进道的根本,如果这个人沾染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狂妄自大,无能还装懂,就会连老师都不放在眼里,那么老师的教导就入不了心了,这就损害了进道的根本。而且,儒家的核心德行是仁,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利他为重,讲求的是让利于人、成人之美。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这三种人不守其本分,为人不直率、做事不谨慎、不信守承诺,还损害他人利益,这就是缺德了,不符合儒家一贯倡导的“温、良、恭、俭、让”和“仁、义、礼、智、信”的要求,所以就变成了不可以教化的人。

    5、怎么做才可以成为夫子愿意教诲的人呢?

    钱穆先生说:“学问之功,贵能增其美而释其病,以期为一完人。”狂、侗、悾悾,是天生的品行,不直、不愿、不信之人是由于后天环境的不良熏染,才成为这样的人。如果能够遇到如夫子这样的名师指引,加上后天的修心养性,就会成为一个君子,一个仁者。

    南宋教育家张栻说:“狂者进取,侗者未有知,悾悾者拘执,然是三者有可以进学之理” ,狂的人愿意进取,毛病是不知礼,如果以礼来规范约束,恭敬谦让他人,就会变得狂而有礼,文质彬彬。侗的人无知是因为见识少,如果不懂就谦虚向他人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历练来弥补,就可以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悾悾的人愚笨,做事情认准一个理,太执着,不晓得根据机缘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多学习,从闻思中得到智慧,就可以随缘不变,自在从容。只要我们立志跟随圣贤学习,把自己的生命安立在成圣成贤的究竟目标之上,不断提升我们的生命境界,努力涵养人性中的善良品性,那么夫子怎么会不教诲我们呢?

    也许有人说:“我太笨啊!我太差啊!我不行啊!”其实正因为我们笨、差,不行,所以我们更要努力去改。只要我们肯努力,心不退却,就没有一件事情转不过来。孟子说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如果心里没有志向,绝顶聪明也没有用。对于自暴自弃者,夫子也爱莫能助。只要我们自己不自暴自弃,勇于迁善改过,持之以恒,精进不息,将来必能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所以夫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荀子也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只要能够坚持下来,就会成功。

    可 是,我们就做不到,为什么呢?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毛病看不出来,自己不认识自己。这个时候,就需要在我们身边,有一些良师益友来帮助我们,给我们指出自己身上和德行上的缺点。

    还有,就是通过学习经典,经过教育的琢磨,改过迁善,守护好自己的正知正念,敢于“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会有资格得到老师的教诲。

    那么夫子是真的不愿意教诲这三种人吗?其实不是的。夫子说“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夫子更看重的是我们后天的努力。一个人即使很狂,很无知,很愚笨,哪怕德行上有些亏欠,不直、不愿、不信,也没有多大关系。夫子是想通过对这三种人的评价让后人警醒,自我反省,这就是圣人的无言之教,孟子所说的“不屑之教诲,所以深教之也”。

    四、反观自己:

    学习这一章,我不禁检点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这三种人之一。认真观察,发现自己身上这三种性格的影子都有。

    现在的我虽然早已过了狂妄的岁数,但有时说话还会口无遮拦地出口伤人。在遇到一些利益上的事情时,就成了“小人之下达”。比如评先进评职称的时候,表面上会很谦让,内心还是会打自己的小九九,表面的直爽都是装出来的,不是率性而为的,而是造作出来的。

    在工作中,遇到一些不懂的事情,但会因为好面子,不愿意向他人请教,打肿脸充胖子去做,结果就曾把领导交代的事做砸了。

    因为各种原因,自己曾经答应别人的事却没有去做,没有信守承诺,被他人认为是一个不真诚、巧言令色之人,现在想起是无比的惭愧。

    在家里,独断专行,唯我独尊,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手遮天,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就是正确的,家人的建议是幼稚的,现在想想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无知。

    五、总结:

    通过学习这一章,我要继续楷定自己的生命目标,面对任何困难心不退,坚持学习并践行儒家文化,通过后天的修为,不断改过迁善,提升自我生命的广度和宽度,努力去成为一个人格较完善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泰伯篇】第16章习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ar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