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谁敢舍去常人心——“舍”到底是什么?

谁敢舍去常人心——“舍”到底是什么?

作者: 古得曼_63b6 | 来源:发表于2023-07-22 10:03 被阅读0次

    谁敢舍去常人心?

    ——“舍”到底是什么?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经常谈到“舍与得”、“得与失”的关系与话题。人们常说“舍得”“舍不得”“不舍得”。讲“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佛教中讲“布施”、“施舍”。常人中经常有“捐赠”、“捐助”的公益活动。人们常说“不舍不得,不失不得”,“天上不会掉馅饼”。

        “舍”到底是什么?舍的本意是房舍、住所、宿舍的含义。人生世间如匆匆过客,但总要有客舍,供临时居住。正如人的灵魂或元神在三界六道中,也要有临时安住的躯壳,这个躯壳是灵魂或元神的“舍”。人们常说“魂不守舍”。佛教中有“夺舍法”。就是这个意思。但不管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居住的房舍,还是人的元神暂住的肉体房舍,终会被废弃、放弃。这就是舍的引申义了。舍,更多用的含义是去掉、失去、失掉、放弃,舍弃。

        人们常说“舍得”,其中蕴含很深的含义。宇宙的一切是平衡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德经》)天理是绝对公平、公正的。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不失不得。不舍不得,欲得必先舍,有舍必有得。不失者不得。失去多少,得到多少。得到多少,失去多少。失去业力得到德。失去德得到业力。失与得是保持平衡和互相转化的的。财务会计讲记账平衡,有收入必有支出,收支须平衡。讲“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经济管理中讲成本核算,效益和成本须平衡。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时间、精力、资金、物资、人力的付出,然后才有相应的一定的回报。有耕耘方有收获。不劳不得,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世上没有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但凡许诺有不劳而获或以小投入赚大回报的,必是骗子无疑。因为它违背天理公平、公正的要求。是凡有无本生利,一本万利表象的,那都是假象。明处有赚,必暗处有亏。此处有赚,必彼处有亏。没有靠投机取巧而稳赚不赔、不亏的道理。炒股票、基金、睹博、偷盗、抢劫、行骗,得之不义,必失之不义。来的快,必去得也快。而且终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欠债还钱,欠命还命。人间法律是宇宙天理在人间的表现形式。人对别人的帮助和付出要懂得感恩报恩。“礼尚往来”“投之以桃,报之以礼”。受礼要还礼。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和感情是相互的,是需要回馈的。这就是所谓的人情事故。如果是单向的,有付出没有回报,就会形成感情不平衡,就会那就会产生情债、情怨。情债也是需要补偿和偿还的。这也是得失平衡宇宙天理在人际交往中的要求和表现。

        失与得平衡在另外空间的机制是怎样的呢?人在失去、付出、承受的时候,在自己的空间场会增加白色物质德。而这种德是极其珍贵的物质,它可以互换任何需要的东西。宗教中讲有了这个德,今生不得来世得。得什么?升官发财,想要什么有什么,这个德可以换来所需要的任何东西。而人在占有、拥有或获得什么东西的时候,就要失去或减损另外空间自身空间场中的白色物质德。就是说人得到的任何东西都需要用自身空间场中的德去交换。“德者,得也”。有德方可得。无德则不得。德是人间常人福寿的保证。而当人在社会矛盾和心性摩擦中,也存在另外空间德这种物质发生转移的机制。当人欺侮别人、伤害别人的时候,就要从自身空间场中失去一块德,失去的德转移到被伤害和欺侮的人身上,从而给其以补偿。而失去德后的空间场同时会被黑色物质业力填充。人在常人社会空间中发生的任何物质利益、精神利益的损失,都会在另外空间得到白色物质德的补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吃亏是福”的道理及其内涵。而你在常人社会空间中所获得和占有的任何物质利益、精神利益,都会伴随着另外空间德的损失和减少。所谓“赚便宜是祸”。你在常人中得到的名利越多,你在另外空间耗费的德就越多。耶稣讲“富人上天堂象骆驼钻针眼一样难”,其道理就在于此。明中有失,则暗中有得。明得,暗失。此处有失,则彼处必有得。宇宙的法理和机制在自动的平衡和制约着一切。

        对于佛家、道家修炼者来说,要想长功、长高功,达到开功开悟,功成圆满,就要积德、守德,以德化功。德是功的本原。所以修炼者要重德行善,而且还要能吃苦中苦,忍难忍事,转业为德。人的任何肉体痛苦和精神痛苦都会转化业力为德。修炼者要最大限度的缩减日常生活享受,过极简化的生活,“以俭养德”,从而保证将自身的德尽可能全部用来长功。佛教讲素食、过午不食,行脚化缘,穿百衲衣。道家甚至辟谷食气,食山果饮泉水,住岩洞。只要衣能蔽体,食能裹腹,住能避雨雪,维持生命最低限度生存需要即可。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尚俭、去奢、不敢为天下先。

        但要积德守德,关键是守心。因为起心动念是一切行为的根源。要达到清静无为。讲六根清净,闭目塞听,绝圣弃智,洗心涤虑,心如古井。要戒除一切无益妄为。要实现这一点,就要从根本上去掉人的所有的执著心和欲望,无欲无求。包括名利情,色心、显示心、攀比心、虚荣心、争斗心、欢喜心、妒嫉心、怨恨心、分别心、恐惧心等等。概而言之,就是常人心、人心、凡心。人心、凡心舍尽无漏方得道心、圣心、神念、佛心。所谓“心死道生,欲灭道存,”舍尽常人的一切,方可得到超常的一切。舍尽人的一切,方可得到神佛应该具备的一切。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尽则尽得。无所不舍,则无所不得。无所求、无所有,则无所不有,应有尽有,一切皆有。舍之理,大矣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敢舍去常人心——“舍”到底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dx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