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是我们中国最浪漫的传统节日,也是流传最广的象征爱情的传统节日。
那我们就来说说七夕,它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开始的?有哪些著名的诗词?
02首先是七夕的由来。
七夕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从小听到大。
而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来源于古人对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
在古代星宿体系中,“牛宿”由6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东岸,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点,不过上面的那个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
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于黄道上,这几颗星组成了一个头上有两角,却只有三只足的牛,因此古人称其为“牵牛”。
这头“牛”的南边有9颗小星,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
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线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于灌溉农田。
牛宿的东面紧挨着的是“罗堰”3星,是类似水库的水利设施。
“织女”3星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织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称为“织女星”。
古人将“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这样,与此对应,地上牛郎织女的传说就诞生了。
03然后是七夕发展历程。
七夕节起始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女性的专属节日。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七夕贡案”更是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4年,郧西七夕节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在七夕夜晚,年轻的姑娘、妇人们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
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
03最后是有关七夕的著名诗词。
最早关于牛郎织女星的描述来自于诗经里的《大东》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明亮闪烁的星星,辽阔无垠的夜空,给人以无限遐想。
《古诗十九首》中收录汉代无名氏的诗歌,说明那时已经有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相爱的恋人被银河阻隔不能相见,令人心碎。
三国曹丕的《燕歌行》中妇人以织女自比。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思念远方的夫君,夜不能寐。
南北朝时著名诗人谢惠连《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
“云汉有灵匹,弥年阙相从。遐川阻昵爱,修渚旷清容。”
织女心灵手巧,品格美好。
唐朝时七夕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节日,徐凝在《七夕词》中写道: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户户都在此夜望月乞巧,亲手穿上红丝绦祈福。
最著名的七夕词,莫过于宋朝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坚贞不渝的爱情打动了古往今来的多少人,成为七夕最好的注释。
又是七夕,无论身在何方,只要有爱相连,再远的距离也会天涯咫尺、近在眼前,变得不再遥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