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就像包一份贵重的礼物一样,要让读者在拆开一层一层的包装,打开一个又一个的蝴蝶结后,必然地看到里面藏着的惊喜。这才是人脑所需要的。
当我们作为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我们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新的信息:新的图像、新的声音、新的事物、还有新的人。
我们的大脑渴求新的信息,对信息的渴求能帮助我们生存。
像个原始人,认识了很多动植物,才能够知道食物和威胁来自哪里。同样,一个现代人也需要知道很多关于人物、时间、地点和方法的信息,才可以在这个社会生存。这些“惊喜”经常反映在大脑中的很多生物信号上。
但随着信息积累越来越多,得到的惊奇越来越少。见过东西越多,能够引发我们好奇的东西越少,比如,小时候连吃一根捧捧糖都觉得惊喜,长大后可能就算满汉全席,也觉得就那么回事了。
所以,给人制造惊喜是一项很难的技术,但成功的故事都需要这样一个让人“惊喜”的礼物。
需要制造一个谜团,让读者跟着这个谜团一步步地猜测,直到谜底揭开。
这就是为什么“探案”“寻宝”“盗墓”类的故事都非常流行:它们成功地抓住了“人需要惊喜”的心理特点。
写作如同下厨:做一个好厨子,要知道人的口味。
附录
一群小龙虾在水桶里,一会你踩我背上,一会我爬过你的头,张着锋利的瓜子,有点急凶凶。
小楷兴奋不得了,小手伸向桶口。
“不可以伸手摸,小龙虾会咬人”慧姐大声警告。
小棍伸出的手猛一缩,一会按捺不住,小手闪电就要伸进去。
“小楷,龙虾咬人,别靠近,手不能伸进去,知道不?”妈妈补充。
不知道仅一岁三月的小孩能否听懂,小楷就围在桶边,一拉开就哭闹,又看着龙虾“张牙舞瓜”样,一脸的兴奋,快乐地喊叫。
这时,阿姨拿过一个托盒,用筷子夹起一只小龙虾放上面,“楷,这叫小龙虾,咬到手会很痛的,它可以炒来吃,”阿姨说,让你看个够,这时,在托盒的龙虾,竟站起来样,那硕大锋利的爪扬起来,好像在吓唬谁
“这下看清楚了吧”阿姨说,小楷眼晴睁得溜溜,裂着嘴笑,文庚哥干脆把那小龙虾一把从脖子那捉起来,放小楷跟前,小楷突然小脸煞白,连连后退,大人哈哈大笑“这下可看清楚,这下知道害怕了吧,记住,这叫小龙虾”文庚哥说。
相信小楷对这一幕惊喜会记忆很久。小脑就在这一天天的惊喜刺激中日渐发达。满足好奇,好奇是知识的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