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
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三句话就能说清楚,而你可能说了30分钟也说不到核心;
同样是做汇报,有的人用5页PPT就能说服对方,还能得到领导的赏识。但是你辛辛苦苦写了二十多页,还要被人家反问说,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你没有形成快速有效处理信息的思维方式,逻辑结构不清晰。
写作也是如此,一篇文章想要让读者理解你要表达的内核,你的文章就必须主题明确,逻辑结构清晰。作者在《学会写作》这本书中,将这种能力称为结构能力。
作者所谓结构能力就是把你想要表达内容,拆解成一个个你能解决的部分,包括主题、框架,文字排版等。想要让读者更好理解到自己想要表达的内核,就要在做好上面的每一步上下功夫。
作者在书中说:“写作的过程是先有内核,向外发散,有了框架,形成文字,做排版呈现。读者感受的过程顺序是相反的,先看到了你的排版呈现,阅读你的文字,遵循你的框架,最终才会理解你的内核。”
写作者和阅读着的这种天然的矛盾,让读者想要更好的理解作者,变得极为不易。所以写作时如何更好的运用结构能力,让读者更好的理解文章的的内核,对于写作者来说尤为重要。
如何运用好结构能力,作者有以下建议:
1、让文章的主题明确,最好能用一句话说清楚;
2、写作时要搭好文章的框架,让读者可以通过框架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核;
3、设计好开头结尾,让读者愿意读完并分享;
4、优化小标题、做好排版、配图让读者阅读时,有更好的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