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看世界,轻松幽默,冷静客观,因为不能与人交流,对人类都是直接的记录和猫的思考。猫先生用闲扯的手法把苦沙弥和他周围的朋友、邻居、学生甚至对手做一番描述,用猫的视角,用苦沙弥自己的日记,用他们编的故事,用金田夫人对苦沙弥的不屑的评论,让我们看到潦倒的、不识时务的、自我矛盾、彷徨的灵魂,他和他身边的人似乎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接受了一些外来的思想,却又吃不透、融不进,迷惘着。他们对西洋的理论有着盲目的崇拜,以引用西洋知识为荣,当时女性地位很低,他们又以嘲笑女性为乐。这让我想起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同样的迷惘,海明威的主人公们喝酒、寻欢作乐,东方的迷惘的一代清谈、思索。猫儿的思考常常让我发笑。
猫的主人苦沙弥是个穷教师,麻子脸油光光,不服贴的分头,充血的眼睛,乱七八糟的胡子,自己都有些嫌弃自己的长相,不过这幅长相与穷酸书生的角色倒是很一致的。主人清高迂腐无能还没钱,老婆善良天真,孩子活泼可爱,仆人自说自话,猫先生言语中颇多揶揄,不过猫先生与主人一样也有些不合宜的清高,连体型都是一样瘦瘦的。 猫眼看人诸多陋习,何况这是一只品格清奇、有点自恋的可爱的猫。
猫先生讲述主人苦沙弥的朋友们,迷亭是个爱捉弄人的促狭家伙,常常凭空诌一些莫名其妙的事物,比如一位子虚乌有的名人说的名言,比如一道音近其实含义完全不相干的菜名,他那么煞有介事,由不得人不信以为真,何况人往往不肯承认自己的无知和寡闻,于是煞有介事地表示认同。 寒月人如其名,理学士,冷漠寡淡,迂腐、孱弱,吃香菇居然咬断了两颗门牙,常常做一些不成功的科学实验,最终从虚无中落如尘土,回老家结了婚,放弃了申请博士。迷亭和寒月是苦沙弥的密友,三个人在一起,做一些讲述了各自的琐碎无聊的灵异故事,拌拌嘴,谈谈奇闻逸事等。正如书中所言,太平盛世的逸民,他们像疼上的丝瓜一般随风摇曳,似乎自以为超然物外,其实他们荏苒未能忘怀尘世,而是充满俗情。苦沙弥还有两个朋友,憨憨的东风,无端的就爱上了霸道虚荣的金田小姐,无望后又乐颠颠地写了长诗祝贺她的婚礼。消极的独孤仙,成天表现的悠游于尘世外,其实还是有一点实际的头脑,倒是有两位先生被他的理论弄疯了。
苦沙弥还有死对头,实业家的老婆金田夫人,因为女儿金田小姐暗恋寒月,她安插苦沙弥的邻居车夫做她的眼线,再气势汹汹、胸有成竹地上门直接打听,苦沙弥差不多是惊呆了,用生硬的方式拒绝了鼻子的无理要求。由此与金田一家结下了梁子。金田夫人先委托有求于自己的铃木做说客,再暗中指派哭啥米隔壁学校的淘气学生跟他捣乱。 猫先生发不了言,在心里比主人的愤慨更多,要知道猫先生的孤高可是比苦沙弥有品多了。让猫先生很想破坏点什么。可是猫先生也有知识分子的懦弱,它没能破坏,只是满足好奇心,去看看那洋房、那姑娘。就像主人苦沙弥被一帮孩子折腾的团团转,猫先生甚至被老鼠戏弄的惨不忍睹,主人家遭贼偷只能眼巴巴看着。
小说中知识界与实业界有许多的较量,实业界认为人生的目的不在于口舌之争,而在于行动,赚钱需要缺义理、缺人情、缺羞耻。知识界看金田,就是个“在钞票上按上鼻子眼睛的货色”,是个会活动的钞票,精神层面更重要。苦沙弥家里过的是捉襟见肘的日子,收入只有同年庚的实业界的八九分之一,房子窄小的聊个天都被人偷听了去,吃个果酱就算奢侈品,衣服更是不讲究了,他代表的知识分子,清高迂腐无趣却不无耻,实业家们的目的很明确,物质、金钱,三不方针,达到自己的目标,相对于实业界的寡廉鲜耻,知识界的安贫守道是值得称颂的,但是,知识界的实战能力、行动力实在太弱,孰是孰非,其实也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在勾勒了那个时代的日本的现状后,作者跳出猫体,直接的重火力地对苦沙弥进行剖析,他的外貌、他的家庭、他与人的冲突、他处世的态度。通过他延伸到整个社会,这个乖僻的先生比起其他人来,他至少沉着、不动声色,似乎比其他人正常很多、单纯很多,反而整个社会似乎疯了。整篇小说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借猫先生说事儿,就是有些话不合时宜吧。
最终猫先生喝醉后溺毙于水缸中,是否作者发出的警醒,坐而论道对日本没有益处,知识分子最终也可能如猫先生一般醺醺然在牢笼中窒息。
收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