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读过这么一段话,“自我”是内心的魔,让你在世间不开心,出世间不开心,不断伤害你。我们所感知的一切都是由“我”创造的,而佛的清净刹土却因“无我”而产生。当时我因困顿于“我执”,所以对此话印象深刻。
有一名大师叫米拉日巴,他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创始人,是一个彻底的出世主义者。终身坚守佛教的清规戒律,隐蔽山林,潜心苦修,在佛学上获得相当高的成就。他命运多舛,幼时丧父,家产被伯父霸占,随母过贫困生活。生活窘迫,贫病交加,尊者的外在显现看起来就是一个乞丐,甚至说连乞丐都不如,从世俗标准来看,他完全是个彻底的失败者。大部分人的快乐多以物质、名誉、亲友、环境舒适等条件为基础,他都一无所有;他在山洞修行时被人当作魔鬼;但这一切都没使他痛不欲生,令人惊叹的是他内心无比自在,充满快乐。反观我们绝大部分人,物件齐备,外表光鲜,内心执着,却很少有真正的快乐可言。例如我们费尽财力心力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看见身边朋友的房子更宽大,装潢更高档时,自己的内心会开始比较,产生焦虑继而埋怨自己的能力不足,痛苦的情绪蔓延整个身心,使得自己终日不快乐。我们总执着于自己没有的而痛苦,却不会因已拥有的而快乐!
生活节奏飞快,信息轰炸的今天,世界变化日新月异,我们的欲望清单不断增加,逼迫自己必须在一个期限完成,我们不惜健康而通宵达旦去完成“我执”指令的任务;总渴望能触碰五彩缤纷的外界,艳羡他人闪闪发光的成就,觉得自己总低人一等,每天处于与他人比较,自己的欲望不断膨胀,“我执”的念头反复出现。现在,我们的“我执”很重,每天不断增加,使得自己痛苦不堪。比如以钱作为对境去思维,现代社会整个价值观几乎都被钱所禁锢,人们执着钱似乎已经理所当然。因为我们没有放下“我执”,所以有这么多难以处理的烦恼。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基本上都希望自己能得到他人的快乐,这是很正常的,但要是我们有一切众生的心念,那结果将会很不一样。自私的我们常常会想:“我不愿意痛苦,痛苦送给别人,快乐就给我”。这是“我执”的显现,需要舍弃这种想法。我们想拥有这种心态但不能一蹴而就,这要求经常这样去想,最开始心里肯定不舒服,甚至觉得太过违背自己意向,但慢慢地串习后,心量就会越来越大,可以接受生活的种种考验,“我执”便将很快地摒除。没有众生的时候,心里就充满了烦恼;我执减少的时候,心里便有了众生,有了众生,我就能真正地破除烦恼,获得快乐。只要开始训练自己的心,慢慢地,“我执”就会越来越少,最终生活将会更快乐。
我们因为事业不顺利、家庭不和谐而感到失望。失望不是修行高的表现,恰恰是因为我执重才有失望的感觉。为什么人际关系不好家庭不好?也还是因为我执,如果没有我执,与任何人相处都会变得和谐。回想过去的经历,为了避免痛苦,我们习惯采取的方式即是愤怒、抱怨、抓取或者逃避,这些无一不是烦恼!我们就是这样,因烦恼而受苦,为受苦而烦恼,如此恶性循环,使自己在烦恼和痛苦中愈陷愈深。观察一下我们的心,每当某种明显的执着生起,我们内心就立刻丧失了平和与安乐,我们开始逐取,开始担心,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令我们根本就无法快乐。尤其是现今,抑郁症、精神失常的症状如此常见,也是由太重的执着导致。痛苦来自“我执”。因为有“我执”,我们开始分别对自己有利和不利的事物,从而感受痛苦。如果没有“我”的概念,别人说你坏话的时候你又怎么会难过呢?别人痛苦的时候你有怎么会感受不到呢?
无论多么困难,这一世我们必须开启修行之道,开始努力驱逐“我执”这个魔王,以将它彻底舍弃。摒除“我执”,我们将会拥有更多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