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检查闺女的作业,发现她在钉钉上的阅读打卡每天只有10分钟,而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每天阅读30分钟”。对于作业不认真完成的孩子,我绝不姑息,于是怒气冲冲地找闺女兴师问罪。
走到闺女面前,打开钉钉软件,手机“砰”的一声仍她面前,单刀直入:“每天的阅读打卡作业是30分钟,你是怎么完成的?”
只见她面不改色地把我手机推了回来,慢悠悠地说:“轻点,摔坏了,我爸可会不给你买新的。”
“端正态度,说你的作业问题呢!”我严肃道。
闺女双手摊,说:“我亲爱的妈妈,你看我现在在干什么?”
刚才火气上头没注意,这才发现她在看书。
闺女转过身正视我,特别认真的说:“妈妈,你也是老师,你说你们老师让学生打卡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是为了督促你们每天坚持阅读,做到日积月累,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啊。”
我的话似乎正中闺女下怀,她笑对:“哦,为了监督我们读书,为了养成读书习惯。妈妈,我每天一有空就会看书,一周最少一本,我觉得我已经有读书的好习惯了;而且我认为,老师想督促的是那些不喜欢读书的同学,我本来就喜欢读书,就不用她督促了,发多了占老师手机内存。”
好像有点道理,我的气势锐减:“老师手机不差你那点内存,作业偷工减料,你就不怕东窗事发,被老师发现?”
“我仔细研究过了,这个钉钉软件有漏洞,只要发送语音就可以显示完成打卡任务,识别不了时间长短的。而且老师们大多只看最终结果,很少检查过程,要不然也不会一个月都没发现我。”
爱观察、善总结是个好习惯,但必须让她知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早晚被你老师逮到,看她怎么罚你!”
“妈妈,我鼻子下面是张嘴,口语交际也没白学,我可以找老师解释呀,读书打卡30分钟,需要出声读,不仅速度慢,读的效果也不好,走嘴不走心的,有啥意思!默读不仅快,而且脑中更有画面感,不更好?”
接着又特自豪地拍拍自己的书架,说“看,书架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是我喜欢并且读完的书,第三层是我计划读还没读的书,这都是我的证据。”
做事有条理,遇事会沟通,说话有理有据,这也是该培养孩子的必备能力。对话至此,我竟有点无言以对。
无中生有,鸡蛋里挑骨头可是每个女人的技能:“书架的最后一层也有书,你还没说怎么办呢?”
我貌似看见闺女对我翻了个白眼:“妈妈,我都把书放到最后一层了,你心里就没点数吗?最后一层当然是没有读也不想读的书啊……妈妈,你仔细看看这都是些什么书。”
中国通史、诗集、中外名著……
“增长见识,提升涵养,多好的书啊,为什么不读?”
“妈妈,我能给你提个建议吗?以后给我买书,能不能询问一下我的意见,你不觉得这些书应该放在你的书架吗?”
不等我辩驳,闺女就拿出了两本书放在我面前:“妈妈,你看这两本《山海经》,这本是你买的,我看不进去;这本是我自己选的,看得津津有味。看看区别在哪里?”

我买的那本内容虽然丰富,但插图简单,注解虽然严谨,但过于深刻;闺女自选的那本装订精美,插图色彩丰富,内容分章分类明显,注解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结构。
……
我本是来问罪的,没想到最后“小丑”竟是我自己。
最后,我和闺女达成协议,以后压岁钱留出一部分给她买书用,由她自己支配;但她从今以后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阅读作业,作为班集体的一员,应该遵守规定,因为个人懈怠极容易影响其他同学,做自己很好,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精神也很重要。
不得不承认,我被闺女上了一课。我在教育孩子时,会不经意地死钻牛角尖,一味的关注任务的内容,而忽略布置内容的本质是为了锻炼其能力;在为孩子选书时,多考虑的是会提升孩子什么能力,而忽视了孩子的适合度和兴趣度,过于主观臆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