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的早晨、晚自习的第一节课打铃时,偶尔会有几个学生赶不上铃声。在广场被值日老师拦下来教育时,总免不了听到这样的声音:“上次xx班的xxx也迟到了!你为什么不抓他只抓我!”
当考试成绩发下来之后,也经常会有学生来问我,为什么同桌上课也不听讲不写作业,考的就是比我好。
不仅是在学校里,我们成年人的生活里也有很多这样的“比较”思维。比如说,
“别人都这样做,我就应该这样做”
“那么多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应该也不行”
“现在已经这么多优秀的人在这个领域了,我肯定没机会了”
从小到大,从校园到社会,我们都在接收和使用“比较”的思维方式。我们总在接收到任务后,先搜索一个参照方式,因为有了参照物就可以避免自己深度思考了。比如说,现在要求你设计一个“妇女节”活动方案,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先百度下载一个,再进行模仿和二次创作。但这会让我们离这个活动的本质越来越远。
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思维方式与“比较”的思维方式大有不同。简单来说,第一性原理,就是找到一层一层剥开事件的本质、源头,在从本质出发,一层一层向上去解决问题。
我们不能迟到,不是因为别人迟到没有被抓,而是要为了培养自己的时间观念,并且尊重授课老师。
我们学习,也不是为了跟同桌比较分数高低,而是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拥有进入更高平台的成绩资本。
我们选择从事某一行业,不是因为别人都在做,而是因为你的热爱或者优势。
希望当我们面临下一个选择时,也许可以不再急着搜索参照物,看别人怎么选,而是找到这个问题的本质,去做出自己的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