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的时候,还是个为赋新词强说愁小女孩。那时候,对于是非、善恶、爱弃、黑白的分辨从没有中间地带,认为金钱、名利、欲都是十分俗气和肮脏的东西。因此,对于爱玛这种光会幻想,随便,不忠诚的女人,更是嫌弃甚至厌恶。对于《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的巨大影响,也是十分不解和怀疑。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部自然主义文学的“圣经”,终于明白左拉说它的问世标志着“新的艺术法典被写出来了”,是多么的先觉。它立足当代生活,对平凡的人做了细致而又逼真的刻画,以此来反映不能反映的,批判不能批判的,拷问不能拷问的,的确是一部值得品读的文学名著。
当然,作为一个女性,对文学的敏感更多的来自于人物。再次捧读,爱玛的形象更加立体和深刻。作为小说的核心人物,爱玛并非一个单纯的坏女人,她身上集中了太多作为一个女人的优点和弱点。她纯真可爱,时常幻想小说般幸福梦幻的爱情,于是在遇到包法利先生的那刻,她认为自己的梦想达到了。当激情被生活所磨灭,她找不到了书本上那般甜蜜的感觉,而此时情场老手鲁道尔夫的出现,似乎也注定了她被欺骗。伤心之余,她也曾想做一个贤妻良母,但包法利先生的无能和木讷,以及内心深处对爱的幻想憧憬,让她再一次义无反顾的投入了莱昂的怀抱,开始享受偷情的欢愉。为了和情人相会,爱玛不仅欺骗丈夫,而且不惜借贷来应付不菲的开销。最终债台高筑,又遭情人抛弃,她的幻想彻底碎了,选择服毒自尽。小说以一种悲剧的方式收起。
走进故事,便会对爱玛明白许多理解许多。她纯真善良,从来没有想过去伤害包法利先生。她真诚勇敢,渴望浪漫的爱情并且勇敢地去追求。从她的出发点来说,并没有错。但致命的错误便在于,她把爱情等同于生命的全部。于是在追求爱情的时候,便失去了理性的辩别能力,失去了保护自己的屏障,最终给读者一个悲剧的结尾。她一直追求自己的爱情,却从来不肯接受属于自己的现实生活,被幻想支配着,直到死亡的那一刻。所以说,她是一个又让人嫌弃又令人怜惜的小女人。
走出故事,可能,我们都是爱玛。我们同样可能一直幻想着一个理想的对象,并且一直在寻找。寻寻觅觅,似乎永远也不着幻想中的那个人。直到青春不再,容颜己老,仍不知那人在何方。我们同样可能偏执的怀着一个幻想地美好,并且一直为之努力、奋斗。我们不断的追求,总认为可以达到编织的美好,却总忽略了现实或者当下,让自己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奔跑。却从不知晓幻想的境界离自已的世界隔了几个时间,几个光年。直到死去的那一刻,仍然在思考着幻想的美好。
此刻的我,虽然还是会忧伤于这个悲剧的结局,但更多的是对于福楼拜的敬佩和对爱玛的怜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