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开头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我开始画画了,填色很治愈,完成很满足。
但以我的经验来讲,保守估计每天画,至少也要一个月,中间还不能因为什么事情打断,不然,完成不了。
当我把心稳定下来之后,不去想任何的结果或者影响,我突然觉得很多事情堆在一起也变的轻松了,没有心理负担去做事,真的很好。
纯粹的喜欢,最初在写作这件事情上也有体现,自从我把它变得功利以后,我越来越觉得没有当初写作的心流状态了。
第一想法不是把事情做好,而是想从中得到什么的时候,就很难把事情做好,心不稳,也不会从从得到什么益处。
学一件新事物,不是看别人一哄而上就立马跟上去,而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另外一点,要自信一点,很多你觉得好的不一定是你想象中那么好,那就先不管那么多,自己先认可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
自信,自己相信自己,而不是从别人的反馈中获得,从内心获得,通过自己对自己的观察,从而得出的客观评价,自信不是一昧觉得自己好,或者我很了不起,而是知道自己的优劣,自己的得失与成就,从而给自己的一种感觉。
我目前,最缺乏的是自己对自己的相信,以及行动力,反思更改迭代升级的能力,还不足。
这些不足,短时间内可能对自身没有多大妨碍,但一旦到达临界点,就会体现的很清楚。
之前我以为我懂断舍离了,其实不然,过了一段时间不用,就会发现,堆积的事情和想法就又都有了,如果不进入断舍离的状态,生活会很明显的觉得受到影响。
断舍离是持续的,定期的,这个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每天有新的事情发生,面临新的选择,有所保留,就一定有所舍弃,不然,还是“堆积如山”了。
我好像对读书又有了新的理解,以前读书学课文,教材注释中很少提到作者本来的生活状态,大多是讲他的大时代背景,有些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以前大多数会把作者的文章和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对于创作背景的大范围把握的比较少。
比如鲁迅,以前只知道他的文字充满讽刺意味,是用文字来唤醒当时的国民,却不知道,他的生活中也有平常人的爱情,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
好像以前学的时候,如果讲这些生活化的情情爱爱又不符合课堂学习要求,以及年龄的限制,经历等等,还是不会理解很明白,鲁迅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以前学课文,会把作者想象成多么高大上、神圣、完美的形象,觉得距离自己很遥远,但有了一些生活经历以后,才发现,他们离我们很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