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先生说:“学习知识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所谓‘不疑处生疑’。在别人习以为常的观念中,突然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原来并不觉得这是个问题,但是一提出来,哎,仔细一想还真是个问题。这个瞬间,往往就是认知突破的关键时刻。”
这不,前几日读书,有这么一个词就让我在“不疑处生疑”,书中说——成见,就是现成的观点和看法。按着这个解读,那“成见”应该是个什么词性呢?我把这个问题发到本市一个以老师为主的读书群里,很快就得到几位热心老师的回答——“成见”是个贬义词。
那天回家,我以同样的方式请教了同为老师的妻子,她也不假思索地告诉我“成见”是个贬义词。由此,我又问出了第二个问题:那我们平时不都是习惯按现成的观点和看法处理事情的么?这次,老婆大人回答得就不那么迅速了。
把上面的问题组合起来,就是我们都认为成见是个贬义词,可我们又都习惯于按成见的方式处理问题。你若不信,不妨听我列举一二。
女儿上二年级,去年期中考试时,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题是写出“红”的反义词,女儿答的是“白”,结果被判错,因为试卷上给的正确答案是“黑”,这道题在家长群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因为还有回答“绿”和“蓝”的,都是被判错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老师在阅卷时是根据现成的答案判的,这不就是成见么?
期末考试时,我和孩她妈也成见了一回。这回,还是语文试卷上的一道题:仿照“晶”、“品”的字体结构,再写三个同样结构的字。由于老师在考完后就把试卷发在了群里,我和孩她妈觉得这道题让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做起来应该比较难,所以孩子回家后我们就问了这道题的回答情况,结果女儿一口气在家里的小黑板上写了诸如“犇”、“羴”、“焱”等等的十几个。
教育中如此,日常待人接物中也差不多吧。一个人犯了错,坐了牢,出来后很多知道的人都绕着走,这算不算成见?一个人工作中有点差错,很可能就籍此搁置起来不再起用,这算不算成见?一个人的专业工作干得很好,就未经培训提拔成领导干部,所谓工而优则仕,结果管理工作一塌糊涂,再将其全面否定,打入另类,这算不算成见?
还有地域发展中的成见,我们都知道西部的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沿海,我的一位沿海同学认为西部发展落后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资源,而我则认为真正的落后是观念和思想,我顺势举了一个例子:我们大酒泉最不缺的就是戈壁滩,面对着长年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我们实在找不出有什么宝贵的资源。而“玄奘之路国际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发起人曲向东先生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在玄奘当年九死一生的瓜州戈壁滩上,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力量、最有骨气的东西,通过连续四天、徒步120公里的体验式竞赛,每年吸引清华、北大、复旦、长江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众多著名院校的近千名EMBA学员参与比赛。
最近在读黄启团的《只因目中无人》,书中有一章节专讲“限制性信念”,其中有段话是这样的:“我们的思想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信念,它们在不同情境下决定着我们的行为和反应。这些信念中,有一些并不适合当下的情境,但是人们仍然会运用它们,这时这些信念就会变成一种阻碍,阻碍一个人适应新的环境,当然也会阻碍一个人形成新的模式,这个人也就很难走向成功。”黄老师将这种信念称之为“限制性信念”。比如上面戈壁滩的例子中,我们认为戈壁滩没有用,所以没有用;而曲向东认为戈壁滩有价值,所以也就挖掘出了这片戈壁的价值。
我们平常总爱说一句话——信什么,就来什么。即信念决定结果,所以我们的头脑中拥有怎样的观念和看法,决定着我们拥有怎样一种的人生状态。我们认为“成见”是个贬义词,所以我们所拥有的现成观念和见解也是有限制性和局限性的。限制性信念对我们会有什么危害,通过下面的一个小故事即可窥见一二:
马戏团里有一头小象,它的一只脚被铁链锁在了一根木桩上。小象想要挣脱,但是以它的力气,根本无能为力。每次挣扎,铁链就会磨损它的腿,越挣扎,腿上的伤就深、越痛,甚至会被铁链勒得皮开肉绽。尝试多次以后,小象便不再尝试挣脱了,因为它知道自己不仅不能挣脱铁链,还会被弄得伤痕累累。随着小象大逐渐长大,它已经有足够的力气挣脱固定铁链的木桩了,但是它再也不会尝试挣脱了。因为在它的脑海里已经形成了一种观念——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挣脱那根木桩。
不要觉得小象傻,其实我们和小象差不多。我们昨天做不了的事情,并不一定今天或者明天也做不了,但我们往往认为自己做不了,所以我们就做不了。因为我们脑中有限制性信念,也就是贬义词“成见”。
“成见”是个贬义词?黄老师认为,我们的限制性信念源自我们生活中的经验,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深信不疑的错误逻辑,为自己失败所寻找的借口,以及面对困难和权威的恐惧,比如孩子习惯于相信老师都是对的,成人习惯于遵循领导都是对的等等。过多地拥有这样的信念,渐渐地会使人失去思考的能力,只能人云亦云,或者被“专家”忽悠。
那么,怎么做才能消除我们的限制性信念呢,黄老师也给出了方法,分五个步骤:
第一步:将我们的限制性信念写下来,然后好好感受它,感受它带给我们的情绪。
第二步;从情绪中抽离出来,让一个成年的智慧的自己去告诉过去的自己,这些都只是你的信念,而不是事实。
第三步:用一个新的信念去替代它。
第四步:采取行动。
最后一步:奖励自己,巩固自己的新信念。
人生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自我突破的过程,如果我们不断更新现成的观念和见解,那我们所拥有的“成见”也就不再是贬义的。
最后,把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送给读这篇文章的朋友——人生无限,除非你设地自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