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那么一刻清晰感受到,自己过去由于心脑分裂的原因,把很多情绪的表达都压制下去了,我成为一个极“冷”的人,还记得曾经起过一个MSN名字叫“心冷、身冷”——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是一个很怕冷的人,而且,在外在的呈现上,无论与人的交流还是给人的感觉,都是“冷”。

根据九型系统里面对5号的描述,对照过往自己的某些表现,还真像一个5号人,由于对事物的好奇及探索欲望而不断深入学习,需要系统性和架构,碎片式的学习难以满足内心的需求,一直在学习和准备不落实行动实践,观察、退缩、不愿与人交际、冷、抽离…

但最近开始能感受到某些“熊熊的烈火”在心头升起。虽然,以往也常常被一些有“激情”或能激发“热情”的人和事物吸引,但现在那股“热血”好像终于来到我的表意识层面,我的心和脑都能同时感受到它们了。
其实有点想不明白,如果我是一个心区人的话,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竟然把自己的心丢了那么久。如果我还是4号的话,我应该说是一个非常自律的4号,那些对4号小朋友的描述,感觉自己几乎都对应不上。这个人格机制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呢?
(二)
从小对“创意”和“创造性“很看重,常常担心自己克板、无趣,不够有“创意”,也对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没有自信。
后来去广告公司工作,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冲着对“创意”的渴望,还有对美、艺术、品味、新鲜感的向往。
这是因为内核是4号的原因么?
(三)
我发现自己在面对很熟悉的人和比较放松的时候,也会出现类似7号的表现:爱玩、逗比。还有平时的某些表现:兴趣广泛、好奇、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惰性和惯性不愿深入、吃着这一锅盯着下一锅(但不一定表现在吃上),不断去获取外界的信息生怕漏掉,喜欢做计划但很少能完全执行落实,或执行了一半就半途而废。
上面那些其实很双子。
(四)
关于社群和克制。
昨天突然想到,“家庭”能否算是个体成长中最初接触到的社群?为了维护这个最初的社群,小时候的我以自己当时的认知和观察做了一个选择。我成长为了一个没有“自我”的“自我型”,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维持“家庭”这个社群的和谐。
(五)
关于遇事反应延迟的部分,一开始感觉很“5号”:未准备好,需要退回内在反思,再作出反应。
但昨天看到了更贴合内在感受的解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