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哀愁心----南禅寺之夜
这篇没有很多关于艺术的讨论,更像是日记和散文。
开头交代了正在旅途中,刚刚在故乡和父母兄弟共度一晚,受到了父亲对社会贡献和人生价值的质问,加之车窗外下着梅雨,作者心情低落。“大慈大悲”的妙处是他此时的感想,但是缺乏相关宗教知识的情况下,内涵似乎比较难以捉摸。当下的理解:父亲提到为社会做贡献,或许让作者联想到佛祖对天下苍生的慈悲;也可能是当下作者对人生价值感到迷茫,因此怜悯自己的遭遇。但这只解释了大慈大悲,而没有解释其妙处为何,暂且先留作问题。
第二个问题比较小,就是“离京都越来越近,我忽然感受到了古都的湿度。”一方面是因为雨一直在下,而且比睿山周围云雾缭绕。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作者心中怀有愁绪,对外界事物的触感和散发的气息变得敏感。京都除去天气方面的原因以外为何是湿的,还需要加以思考,或许跟艺术有关。
然而,尽管脑海里屡屡响起父亲的训诫,作者还是急切地想要享受艺术带来的享乐。
接着作者记叙了就寝之后读《甲子夜话》之事,写了杨贵妃其实体型肥胖云云。这同样也是艺术带来的享乐,作者此时没有再产生罪恶感和自省的冲动。此时作者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古代之事,或许是为最后的遐想作了铺垫。
之后作者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窗外的景物和南禅寺建筑本身。新宫凉庭在这里开蛇顺正书院时带着弟子开凿了水渠和池塘。赖山阳也曾来这做客。作者又产生了关于建筑风格的感想:屋顶坡度和檐廊样式很独特,在这些方面天保年间的建筑要比现在更出色。先是关于曾经在这里的人的联想,再是关于古建筑的评价,两者结合起来颇有怀旧之感,昔人已逝,屋瓦长留,垣墙依旧,这应该是哀愁之一;古今对比,也暗含了对现实的愁绪,艺术和事业的冲突,此是哀愁之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