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末了,大大小小的聚会、宴会、饭局密集袭来。
“社交达人”们又将披上华丽的战袍,在觥筹交错间与陌生或熟悉的人们尬聊,手势熟练地交换名片、扫一扫加个微信。
各种“同学聚会”信息也会轰炸你的手机。
仔细想想,你的人生,是不是也被类似的“无效社交”绑架了?
当代人社交,始于孤独感,终于距离感
我们通常会觉得,朋友多是好事,相反地,朋友少挺丢脸的。
但其实“朋友”,真不是越多越好。
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因为各种缘由认识新的人。但相信,你也经常经历这样的时刻:
加了好友,聊了几句再无下落;
加了好友后,都默契地谁也不先说“你好”;
平常不联系,关系主要通过“点赞”来维持;
加了很多群,却对群成员、群议题不熟悉,也不想熟悉;
即使面对面坐着,大家也都是自顾自忙着刷手机……
翻一翻你的微信通讯录,有多少好友?
几百?上千?我相信肯定不少。
但如果删去半年以上没有联系的、工作关系认识的、酒局应酬认识的、还有一些你根本想不起来怎么加的……
删去这些之后,还剩多少?
小Y告诉我,她曾经一度以为自己人缘很好,但上个月当她遇到困难,需要一些资金周转时,帮助她的并不是那些“点赞之交”,最后还是知心老友慷慨解囊。
所以,维持那种表面的热闹与繁华,有什么意义呢?
不要害怕孤独,放弃你的无效社交吧。你的无效社交,正在拖垮你
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社交,就是无效的社交。
无效社交无法给你的精神、感情、工作、生活,带来愉悦感和有效进步。
不仅浪费时间、让你身心疲惫,而且还特别容易迷失自我。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 砍柴的陪不起放羊的。”
中国人爱好社交,因为会把一个人当做潜在的人脉资源。
但“人脉就是钱脉”,可能是当今最大的谎言。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学生,上午围观了成龙的新片发布会现场,下午旁听了马斯金的制度经济学,晚上买票参加了李泽楷的慈善晚宴,这些能说明什么呢?
你向成龙要签名保安依旧会拦住你,马斯金不会给你写推荐信,李泽楷也不会跟你合伙做生意。”
你费尽心思地要到了大咖的名片,但你还是你,大咖还是大咖,大咖还是不怎么认识你。
成年人的交情深厚程度,以双方的能力为基础。
当你的能力、地位和资源,与交往对象差距太大时,你所做的只不过是无效社交。
只有当你真正变得优秀了,跟那些牛人处于同一层次,你的社交才能真正有效。而不是你去各种热衷参加任何有他的聚会。
现在手机里不断的有人加好友,我知道这是来源于“与他人产生链接”的初衷。刚开始加我的人我都会通过,这是对他的一种礼貌。
但是时间久了我发现,主动加你的人,并没有主动跟你去产生链接,只是你的朋友圈里多了一些你不认识的,甚至是卖各种广告的人。
于是我开始不加任何人,如果要加,是其他途径里知道有事需要沟通,或者他值得加的时候。
不要害怕孤独,放弃你的无效社交吧。社会心理学把人际关系网络划分成几个层次,其中对我们的幸福感影响最大的是核心人际关系网络。
核心关系网络中的人,才会真正影响你的人生,也是你喜怒哀乐的重要来源。
而核心关系网络中有多少人呢?答案是:最多只有8~10个!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有些人的生命,被无效社交占据了大部分,但当面对真正重要的人时,他们却分不了一杯羹。
不是每顿饭,都值得你去吃
在中国,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多吃几顿。
但饭局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曾经看过一组数据: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大概会遇到两万七千人,但最终能陪我们走下去的,往往只有两三个人。
人生不过短短数十年,珍贵的时间,应该留给那些真正重要的人事物。
为何不试着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做做减法呢?
删掉那些不知何时添加的陌生人;
拉黑那些成天只知道抬杠酸人的杠精;
退出那些从来没有发过言的微信群;
.......……
丢掉那些鸡肋的“好友”,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你会发现人生自然也就变得清爽、顺畅起来。
曾经的我们很害怕孤独,希望结交更多的人,不敢拒绝聚会邀约,喧闹之后反而被更浓厚的孤独感席卷。
2019年即将到来:
一年时间很长,请用有意义的事填满它;
一年时间不长,请别让闲杂人等消磨它。
不要害怕孤独,放弃你的无效社交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