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的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高中的时候,老师极力推荐我们看这本书当时买来看了并没有多大感触,只觉得这是老师想让调皮捣蛋的我们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然后发奋学习罢了。最近重新翻起,才懂得了这本书里的天地。当时年少悟不透,悟透已不再是年少时。这本书,不同的阶段去看,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此时的我,也只能把这个阶段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离家越来越远,陪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但离父母的心,却越来越近。
书中,龙应台既是父母,也是子女,这也是我们都要经历的阶段。当处于叛逆期的儿子很难管教时,她才知道自己当年也很“皮”。不懂她良苦用心的孩子让她体会到了原来“父母”这个词是那么难胜任。成家后的她,与其他兄弟姐妹一样,都不能在家陪着父母,每次和家里通电话,得了老年痴呆的母亲把什么都忘了,唯独记得她的小名。
父亲在世时,曾打电话给她,那一头苍老的声音,怯怯地说:“几个老同学,宪兵学校十八期的,我们一年才见一次面。特别希望见到我的女儿,你能不能陪爸爸去吃个饭?”当年在心中是超级英雄一般的父亲,如今,也会这样来跟子女说话。但是,总是别人牵挂你、照顾你的时候多。他,有时候是她,时不时来一个电话电话絮絮讲完了,你轻轻放下听筒,才觉得,这其实是个“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的电话——什么事都没有,扯东扯西,只不过想确认一下你还好,但是一句思念的话,都没有。指导父亲去世,成了自己面前的一盒骨灰时,才什么都懂了,也什么都晚了。
每个人,与自己的父母都是生死之交。小时候,他们两个人好像很有默契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但结果总能顺着他们的意思发展。长大后,自己连其中的红脸都不再怕了,但长大的人生,才发现,顺着他们意思发展的结果其实也不错,只不过,他们,也不能主宰结果了。
每年过年回家,都感觉爸妈又老了好多,自己好像又目送着他们走了一段距离。每次打电话的报喜不报忧,回到家才发现这都是假象。一年生了很多次病也没跟自己说过一次,回家抱怨他们,他们也只是笑笑说不想让自己担心。就连自己印象中一直属于女强人的妈妈,也不再如当初那般要强。回到家里,才知道,还是家里好,这里有你爱你和你爱的人,有你需要目送的人。而将来,我们都会成为那个被目送的人,生命的目送,从未停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