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通读过的作家,第一想到的就是村上春树,对我的口味而言,村上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天才,虽然他本人并认为自己是现实主义作家,目前最爱的是海边的卡夫卡和挪威的森林,采访文学地下也让我真切读到沉底果肉碎一般的现实slime。后期的杂文集和刺杀骑士团长都只做了解,不会重读。
河合隼雄:读起来有从一根线索理顺整团乱毛线的拨云见日之感,选题也都很有趣,文字有如同长者抚顶一般的宽厚仁慈。
太宰从来都是内窥式自叙,边缘人的小范围狂欢,虽然我喜欢他的作品但是总觉得太宰成为盛行是时代的内耗式自杀,太多人把力气花在伤害自己上,那一点都不酷,看起来还有些悲哀踩碎的鸡蛋一样的悲伤。
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叙事单薄甚至因为是一人视角所以总有话不对口情不由衷的错觉,但是在感受营造上匠心独运,把那种窥私的兴味表现得严丝缝合。早期作品一读再读,爱不释手。后期他渐渐沦为了混着金粉的脊兽,非是烈日下眯眼仰看才能看到一星旧时极奢。能够占据我的心的,都是那时代帷幕下混迹的爱情小说,钟情于那种投其所好的搪塞。
保罗科埃略:当时把他推荐给我的朋友一直用世界主义来形容他,他在《魔鬼与普里姆小姐》写道“一个人的历史也是全人类的历史。”这一句把世界主义所代表的普世性的平等包容一语道破。作者们都不是选择了谁去成为,而是在书写中讨论自己是谁。
而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中,在急转直下的人物命运中,突如其来的浪漫筋骨让它成为科埃略入门最佳作品。同样好看的书还有我坐在彼得拉河畔哭泣,或者说全部作品,科埃略如果只读一本很容易被以为是传教士,而读了能买到的全部科埃略才能领略到故交新知的平等。
一星期的时间足以决定我们是否接受自己的命运。
一切都是种子,等待埋葬,以期新生。
保罗奥斯特:第一次读到是幻影书,如同男性的手拂去心上尘的纠察剖解,创伤是新千年以来的书写抢手题材,但是除了保罗奥斯特没有人能写的如此,解决问题,之后重新生活才是问题,他的故事让我感觉不管多么suck balls仍然能继续生活。
吉本芭娜娜和保罗奥斯特相仿,可以说是东西方及两性同等条件下的写作对照。吉本把死亡和生存这组对立的元素用日常加以料理,面对死亡的冲击,虽然失魂落魄但仍然努力生活,这种顺其自然的生命之力就是【治愈】。
这些是我会一读再读的作家,还有很多作家是属于功利性阅读,为了吸取二手经验和观点,需要带着理智吃甘蔗那样阅读。但是我喜欢的这几位作家,都是氛围型作家,他们能给每个人的都不一样。
另:
准备生活中的运动占比,从哈他瑜伽开始。
在学习中,新知识和旧知识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时候,让我觉得了解世界就是一种很幸福的方式。
另另:
舌纹和指纹一样独一无二。
另另另:
看剧经常陷入进度条破案的鸡贼模式。
识骨寻踪中职场情侣分手后,A说“如果我被一只箭射中,我不想知道这只箭是谁制造的,为什么射我,甚至射我的是谁。我只想治好我自己。
在之前的二十年人生中我都试图匿名化自己,表达个人意愿时不带倾向杜绝性质定义,用动物来形容自己是水母用物体来形容是一支蓝色水瓶里的纯水。配合对脑科学的兴趣持续加深,下载了海量脑科学家的演讲和理论慕课。心理学是想为这瓶纯水开棺验尸,证明真身。而脑科学掩藏在化学和端脑髓质之下,用A的那句话来对应,我只想改善我自己,从哪来和为什么都可以放到冰箱了,截止到大结局之前料理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