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说到了大脑自发的一种倾向——向最不费力,收获最大,最刺激,最享受的方向滑落。大脑的这种倾向是本能,但学习是反本能的,计划是反本能的,努力也更是反本能的。由此可见,我们的大脑不善于安排自己,规划时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想要打破这种自动驾驶的状态,突破这种由高能向低能滑落的状态,我就要问问自己,我真的做好了准备了吗?
信念上我做好的准备了吗?以前我把自己读书成绩不好,工作不出成果归结为懒,归结为我不够勤奋。怎样才能达到我心中勤奋的样子呢?起码得每天5点起床读书吧?晚上10点后还不走,一天起码投入10来个小时。但,我的信念不认可!根本原因是我不是不知道勤奋才能出成果,但我不认同这个追逐的目标(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意义何在?我为什么要工作?只是为了挣钱吗......),连目标都不认可,又怎么可能认可要为之付出努力呢?

对于潜意识抗拒的事,没有办法通过意识的强迫来顺利执行。虽然我有那么几天可以早起,有那么一段时间每天加班到很晚才走(但其实是公司强制性要求加班),我的效率就提高了吗?还是更加地厌倦和抗拒学习和工作了?表面努力的装模作样是没有办法掩饰打心底里发出的疲惫和抗拒的。别忘了,我并不认可这些学习和工作目标啊!
我只盯着努力这个结果,其实我的心并不认可这个努力,我只不过还是想逃离当下,跑到问题已经解决的未来。我终于明白,我其实一直在自我欺骗,用类似:只要我努力了,我一定会有好成绩;要不是我不够努力,我才不会沦落到现在这种地步.......
不要盯着努力,这个结果很虚假,我要承认我的大脑现阶段做不到10来个小时甚至24小时的全身心投入,能做到一两个小时的专注就很了不起了。就像《当下的力量》里面提到:
内在目标与你去的地方或你正在做的事没有任何关系,但它与你如何做事有密切的关系。
它与你的未来没有关系,但是与你此刻意识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外在目的属于实际和空间的水平纬度;内在目标则关乎无时间的当下时刻的垂直纬度。你外在的旅程可能着上百万个步伐;你内在的旅程却只有一步——你现在正在行动的哪一步。
不要盯着努力这个结果,要专注于当下的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