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更倾向于选择详细还是简单的描述呢?

你更倾向于选择详细还是简单的描述呢?

作者: 润东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21-04-11 23:57 被阅读0次

    这是我的第 141 天分享

    全文共约 **1800 **字,阅读完共需约 **5 **分钟

    某天,你的家人告诉你,过两天有一个小朋友要来你家玩,这位小朋友是篮球预备队的。 接下来,我问你一个问题,这位小朋友最有可能是以下哪种人? A. 这位小朋友是一个男孩。 B. 这位小朋友是一位爱打篮球的男孩。今天的分享就和这个问题有关。

    01

    合取谬误

    我们大脑的理性部分比较弱,因此对于需要严谨逻辑思考的内容,往往只能凭借“感性”的直觉判断。与抽象的问题相比,具体的内容(比如图画、数字等)更容易唤醒我们的“理性脑”。

    加入你现在抽箱子里面的球。箱子里面有白球也有红球。你觉得抽到白球的概率和抽到的概率比,哪个更大?为什么?(认真想一下哦,别轻易下判断)。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从集合的角度来看,“白球”是包含于“球”这个集合的。而概率的角度来看,箱子里面不论是白球还是红球,都属于“球”。因此,不论白球与红球的比例如何,抽到“球的概率”一定是百分之百,一定大于抽到“白球”的概率。

    我们再用这个箱子做一个抽取的实验。你现在已经变成了“上帝视角”。你面前的箱子就是地球(里面的某一部分),里面的球假设变成了男孩。球分为两类,一类是爱打篮球的男孩,一类是对篮球不太感兴趣的男孩。

    现在你需要从箱子里面抽取一个球,我问你,抽到“男孩”的概率,与抽到“爱打篮球的男孩”相比,哪一个概率大?

    你应该会说,“男孩”概率比“爱打篮球的男孩”概率更大,对吧?

    接下来我换个方式问你,如果过两天有一个小朋友要来你家玩,这位小朋友特别喜欢打篮球。你觉得这位小朋友是“男孩”的概率更大,还是“爱打篮球的男孩”概率更大?

    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现象?在第一个问题里,我们很容易分辨出谁的概率更大,可是当问题描述稍微变化了一点点,看上去概率更大的“男孩”选项,容易被我们忽略,而那个子集(这里指“爱打篮球的男孩”),反而更容易被我们选择。

    为什么会这样?

    当我们的大脑面对类似“1+1等于几”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时,我们很少会犯错。而一旦问题变复杂(例如让你口算1724)或者问题描述变复杂*(上面的例子),我们的大脑就容易懵。此时就很容易被暗示。

    被描述复杂的问题暗示之后,我们就更容易选择那些描述得更详细、更生动的选项。

    当人们的逻辑出现了偏差时,就会出现“谬误”。而这种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描述更具体的选项的情况,就叫做“合取谬误”。

    出现合取谬误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前面的内容会给我们造成“暗示”,我们在这种暗示中,把概率给弄混了。

    我还是拿那个打篮球的小朋友给你举例子。实际上,你的理性脑中,会对概率做一个正确的分析,理性脑的解读是正确的:“如果这位小朋友是男孩,那么他爱打篮球的概率更大。”

    你好好看一下这句话,比较一下它和接下来这句话的区别:“这位小朋友是爱打篮球的男孩的概率更大”。

    有没有发现什么区别?

    第一句话其实考虑到了男孩这个大前提,在男孩这个大集合中,爱打篮球的概率更大,这是符合常识的。因为这位小朋友进入了篮球预备队。

    我们的感性脑“思考容量”有限,只能记住一部分信息,一次在看到后半句的时候,就容易把前半句那个大前提给遗漏掉。

    琳达是位环保人士,你觉得以下哪种概率更大?

    第一种:“琳达是位女士”。

    第二种:“琳达是一位经常搭乘公共交通上班的女士”。

    前者明显概率比后面更大。当我们在看这个问题的时候,同样被第二句话暗示了。

    第二句话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如果琳达是位女士(的表述成立),那么她乘坐公共交通上班的概率更大。”或者也可以这样表述:“琳达作为乘坐公共交通的女士的概率,在‘女士’当中占比更大”。

    02

    警惕详细的描述

    当事物看起来很正常时,我们的感性脑就会帮助我们做决定。商家也经常使用“合取谬误”来引导我们购买他们的商品。

    比如,你看到这样一个场景。

    A 发现 B 最近气色好了很多,于是就问 B 是怎么做到的。B 有两种回复方式。

    第一句:“我最近用了护肤品”。

    第二句:“我最近用了XX牌子的护肤品”。

    我们的大脑对描述生动的内容更容易记住,因此第二句会更容易烙印在你的脑海中。等到下次你打算买护肤品的时候,这个牌子很容易就从你的脑海中冒出来。

    很多商家会通过各种详细的描述,让我们的“感性脑”觉得更加可信,更加相信这是正确的。

    了解了合取谬误之后,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正确的决策。


    以上是我今天的学习分享。我是润东,我们一起,向上生长!

    END参考资料:1.《思考,快与慢》 作者 丹尼尔·卡尼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更倾向于选择详细还是简单的描述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ht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