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开学了,安静了近两个月的幼儿园班级群又开始活跃了,老师开始在班级群布置任务了:家长开学后要带几本书在幼儿园分享阅读,让孩子讲述暑假期间去了哪些地方......
接着,有很多家长开始“倾诉”自己孩子暑假很累,一边学英语,一边学认字,还在学钢琴,总之是马不停蹄的学,看的出来,除了“倾诉”之外,颇有一份“炫耀”之意。
还有一些家长,直接晒出了暑假的账单:孩子在家请阿姨照顾,5000元;上轮滑课,1800元,上钢琴课,2000元;参加游泳班,2000元......
有一些家长开始焦虑了,“我们孩子暑假送到了老家,是爷爷奶奶在照顾,什么都没学,就光顾着玩了,你们都学了这么多了.......”
我觉得,应该冷静看待这一问题,既不能全然拒绝,也不能盲目跟风,把握一个原则:根据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喜好而来,把握好尺度,尽力而为。
如今,“80”后、“90”后父母的经济条件、教育程度和育儿消费观念等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新一代父母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亲子消费产业链的重心从以饮食、服装为主,向游乐、教育等多元化发展。 不少家长认为,要让孩子出类拔萃、超人一等,必须要早起步。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家长急于求成,普遍存在教育焦虑,让孩子纷纷在起跑线上就抢跑呢?
我认为,一是教育体系的结构性短视。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仍然绕不开分数教育。各种选拔、分班及排名,无一不是分数说了算。
二是大人们急功近利思想的延伸。社会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这种思想更加突出和明显,大部分年轻家长虽然相比父辈都事业想成,但他们希望下一辈更加优秀。
三是培训机构的错误引导,大肆宣传。一些早教机构、幼儿园、辅导班,片面追逐利益最大化,为了吸引家长,把有违科学培养的方法进行包装渲染。家长误以为通过那些培训就能“早慧”。
不可否认,对幼儿提前教育,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家长们也不要以偏概全,不要把拔苗助长的“成果”误作“神童”附体。
儿童的身体成长、身心发育都有其科学的规律,如果忽视其规律,过早、过多地培训学习各类课程,不仅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功利化的学习,会影响他们的脊柱和眼睛的发育,而且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面对教育焦虑,我觉得最应该反思的是我们家长,只有家长的思维转变了,家长不焦虑了,孩子才会不焦虑。
家长要承认,孩子个体是有差异性的,不必为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的孩子而气急败坏,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不是延伸你理想的工具。
家长要明白,最好的教育是陪伴。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不言之教。
家长要看到,孩子提前表现太聪明,未必有好的发展结果。一些所谓“神童”学生,将来在社会未必出类拔萃。丰富的知识结构、顽强的意志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出色的交际能力等这些才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
法国教育家卢梭也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希望家长们多一些平常心,静待花开,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
其实,人生是场马拉松,一时输赢又能说明什么呢,与其让孩子背负家长的期望而累的气喘吁吁,不如放松心态,与孩子一起成长,做个快乐的普通人。
孩子,你慢慢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