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04300/8270a9ea3b89623c.jpg)
乱世里的夫妻离别,最是不舍。
现在的人日子过好了,除了死亡,再没什么过于刺激的离别了,战争反而更像是值得跃跃欲试的。时代也不知道比过去先进多少倍,那些从乱世里吸取了不知道多少养分的戏剧也是慢慢在咿咿呀呀声中缓步退场,却是再也没见从另一端出现。
不要说戏剧里古老的离别,连这场离我们应该不算太远的离别都已忘却。
《桃花井》开篇,《去乡》,解放前夜,仿佛看此一篇即已写尽离别。其中,夫妻分别下,即将逃离的父亲将熟睡如泥的稚子抱起端尿的场景更是绝笔。
人生唏嘘,不过如此。
这本书如若就此放下,留下的正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念想。
《桃花井》里,台湾老兵回家省亲,并有续弦念头。这个是我们所熟悉的,虽然也是过去的,但那时的气息还是分明扑面而来。老兵已是老人一个,根本就不熟悉他历史的女子,在脑子里却是闪过了种种盘算。
其实让人难受的对象并不是这样的女子。
想象着《去乡》和《桃花井》里是同一个主人公,原本的不舍顿时就是不堪了。这不堪正好比是一个枯干老年,让人充满着排斥与抗拒,
那是对死亡的厌恶,
青年时的风华正茂的美好已然湮灭。
偏偏这两篇是在《桃花井》里放在了一处,让人怀疑这是不是有意的,有意地敲碎我们对美好,对人性所怀有的种种虚妄。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