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2-06 —————
爸比 07:02
凡事不可怨天尤人。
这封信是曾氏写给兄弟们的,主要是写给六弟的,因为这次乡试几个兄弟都没考上,而六弟自以为文章写的比较好奇与极大希望,面对名落孙山的结局牢骚满腹。信中所言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乃读书人中最顺之境。乃动则怨天尤满腹,百不如意,实我之所不解。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不惟平心谦柳,可以早得科名。亦且养此和气。
这段话是曾氏说六弟在读书人里面,你的学习环境是最好的,要多想想自身问题。另外告知六弟当你要发牢骚时要先多想想是哪里出了问题。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无论遇到多么不开心的事,都不能怨天尤人,多在自身找原因。
不能随便发牢骚,时间长了对工作不利,对身体不利。因此我们应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太度。
(钊钊注:正如文中所说,牢骚是一个人遭遇不顺利时,将原因外求,而不自省的一种表现。然而,遇到挫折以后,牢骚真的有用吗?世界会因为我们的牢骚而改变吗?断然不会。
世界既然不会因为牢骚而改变,那么牢骚就没有任何效益。相反,既然发牢骚了,那么同时也表示,我们自身的态度是把事件的起因归于外部,放弃自我反省。然而恰恰是自我反省,寻找自身的不足,努力改变自己才是下一次成功的关键。因为,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故而,只有遇事常自省,人才能进步,才能在下一次问题到来时,得到不同的结果。
因此,牢骚有害无益,自省改变人生)
妈咪 10:15
接纳孩子的坏情绪
10个月大的宝宝竟然就有了坏脾气,比如她要什么东西不给她就哭。一般来说宝宝除非困了、饿了、病了,是不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但是有时宝宝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如孩子要吃糖,爸爸妈妈担心孩子的身体而拒绝,孩子要玩沙子,爸爸妈妈觉得太脏而拒绝,孩子要买玩具,爸爸妈妈觉得太贵而拒绝,或者孩子正玩得高兴,爸爸妈妈却催着回家。都是孩子的期待与现实发生冲突而导致的大哭大闹。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负面情绪,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做到在发泄这种情绪时控制自己避免采用不恰当的手段。
钊钊 10:16
好哒,那么具体如何实施呢,全部接受宝宝的要求吗?
妈咪 20:06
根据他的要求不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如用别的玩具转移分散他的注意力;玩的高兴时告诉他再多玩几分钟,到时间必须回家,要说话算数,不要因为孩子不听大人的话哭闹就打孩子。
————— 2017-02-07 —————
爸比 09:16
铁律
今天阅读了,全部押上去意味着什么?如果当初能早些阅读此文章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这篇文章的经典片段,鬼使神差,愚蠢,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大脑一充血,什么都听不进去,甚至打骂都不管用,非要以身试法不可。
若是那个决策涉及到全部身家那结局到注定是无法挽回的结局。接下来背负着那个结果继续活下光靠勇气常常并不够。
以上这些词用在我身上是在合适不过了,因为我不但把全部身家都押上了还把全家人的幸福也都押上了,自己就是个愚蠢的人现在只剩下后悔。后悔。还是后悔。
(钊钊注:爸爸,从这段话我看到你是个有勇气,敢于自省的人。人非生而知之者,哪有能不遭遇挫折的呢。我希望你能通过读书,修养自己,治愈自己心理上的创伤,重新活出精彩的人生来。)
妈咪 09:22
隔辈疼带来的教育困惑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年轻人的工作压力非常大,有了孩子后大部分人的选择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照看孩子。这样孩子的教育就成了问题。
老人带孩子那叫一个细致入微,要什么给什么,百依百顺的只要孩子不哭就好。这样就导致孩子任性、固执。小孩子也很聪明,只要不依着自己,就用哭的办法什么条件都能满足。
人人都知道不能对孩子溺爱,也知道溺爱只会害了孩子。但是爷爷奶奶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溺爱着孩子。父母一教育孩子,老人就看不过去了,就说:孩子还小不懂事,你小时我们也没管过你,不是也挺优秀的。还会当着孩子说:老招我们不高兴,不跟爸妈好了诸如此类的话。更有甚者,爸妈教育单独教育孩子时,爷爷奶奶屏住呼吸悄悄地听动静,只要孩子一哭,立即推开门把孙子抢走……让孩子更加有恃无恐。
就是因为我们在教养孩子过程中的态度不一致,导致孩子有这个空隙可钻。
所以无论工作压力再大,也不能成为父母不管孩子的理由,不要放任对孩子的教育,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的做法。
(钊钊注:这篇里面写的很有真情实感,举例细腻真实,说服力强)
————— 2017-02-08 —————
爸比 09:35
务实
今天阅读曾氏家书其中有两段话我觉着写的非常好,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其所以自主矣。这段话是要告诉那当领导以定要教育好子女,要自食其力,不要依靠父母。
第二段话是这样写的,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这段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这些普通人,做事要专一,千万不要,这山望着那山,最后落个事事无成。想想这段话说的真是挺在理的希望自己能够做事要专一有恒。
(钊钊注:爸爸今天写了两封家书的内容,然而每一篇都写的不太细致。正如第二篇家书所言,凡做一事,当全神贯注。相反则一无所成。今天的家书写的就比较松散,没主题。)
妈咪 11:03
自由玩耍,孩子更聪明
经常看到一些家长,给孩子买来玩具,拆了包,孩子正尽兴的摆弄着玩具,琢磨着玩具里的机关,却被家长打断思路:不是这样玩的,应该这样这样,你学着点儿……事实上,玩具怎样玩,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孩子只要有兴趣,就会聚精会神地玩,并不断尝试着不同的办法,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我曾经看到一个小男孩在超市门口玩音乐马车,大人在指定的位置扔进一元硬币,马车就会随着音乐前后摇摆,到了一定时间,音乐一停,马车就静止不动了。男孩还想玩,就跟奶如要了一元钱,小男孩非常好奇的在马车前后左右的看看,摸摸这看看那,还用小手在有旋扭的地方扭一扭,拧一拧音乐马车的把手。没准心里正琢磨着这个音乐马车是靠什么控制它运动的……
如果你想培养出来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孩子,请放手让宝宝自由的玩耍吧!
(钊钊注:人在认真探索的时候所获得的东西确实要超出按部就班,在各种条框下行动的时候。我自己也时常有这样的感觉,与其按照说明书一步一步来,按照自己的猜想先做尝试,再自己验证的时候更有意思的多。)
————— 2017-02-09 —————
爸比 09:28
百善孝为先。
今日共读三封曾氏写给儿子的信,主要内容是曾氏奉旨前往江西省做主考官,不料行至安微省太湖县之小池驿,突然接到母亲大人去世的噩耗。因而写信交待儿子速将全家带回老家。因为按照礼制,父母去世,现任官员要离职回籍守丧三年。曾氏写信给儿子交待十七件必须办的事。信中看曾氏离家十四年本打算这次做完主考官回家看看,没想母亲去世给他的打击大了。另外这封信交得了行至武昌时太平军起义而暂时不能回家,京城一家老小也末按计划出京。以上三封信主要讲的就是曾氏的孝顺,百善孝为先。为全社会所提倡所公认的美得。
(钊钊注:按照古人的习惯,官员必须在父母去世后,辞职回家守孝,称之为“丁忧”。但是如果当时确有大事,帝王无法离开该官员的帮助,则有可能请求官员留任,称之为“夺情“。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夺情,是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时,由于他的变法改革正在关键时刻,所以不得已而留任。)
妈咪 10:57
孩子也要学会自己做主
邻居聊天时说她家里什么都不缺,吃的、玩的应有尽有,光玩具就有好几厢子。只要是益智的,有意义的都会买给他,可这孩子却拿零花钱偏偏去买地摊上的小东西,光汽车零配件就买很多,更别说未组装好的汽车了。
我觉得孩子这样做其实挺好,一方面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他也会开动脑筋想怎样把汽车给组装起来。正是在这不断买的过程,对他也是一种锻炼,他慢慢地能学会管理自己的钱财,增加自信,在自己做主方面,获得你们的信任。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钊钊注:我的刘强老师的家里也一直是类似的政策,他的子女都有自己每月固定的零花钱,孩子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对钱财进行预算和开支。想买零食就没办法买玩具,需要小朋友们自己权衡和选择)
————— 2017-02-10 —————
爸比 09:39
命运
这封信是曾氏写给父亲大人的,主要内容是告知父亲由于太平军起义,对朝庭构成危害,因而皇上任命曾氏建立湘军任命曾氏为湖省城的团练大臣,由文而武,这年正是咸丰二年十月底,曾上奏皇上在长沙建立一大团和湘军水师。初建湘军困难重重,来自军事训练和人员按排,最重要的是和地方官员的关系,在信详细地和父亲做了汇报。
这封信主要是让我们对当时的历史有所了解,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曾氏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方面的经验。
(钊钊注:这支湘军是日后曾国藩建立功勋,封妻荫子的基础。湘军主要是由曾国藩的乡党组成,军队内部比较团结,遇敌的时候一起协作,相对当时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要顽强的多。)
妈咪 10:45
身教永远比说教有用
不要凡事都要去讲道理,我想最有效的就是父母的榜样示范。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幸福,那自己就要努力活出幸福的模样。
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样子看一看。比如在一个有学习氛围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天天看到父母安静的坐在书桌前看书学习,他在这个环境的熏陶下,必然也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刻的影响着孩子。
(钊钊注:言传身教其实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言传,孩子其实很难理解大人的行为准则和内在含义。没有身教,孩子缺乏示范,孩子也很难明白某些行为的实际效果。言传而身不教,孩子只会感到费解,为何父母对人对己的要求标准会不同。)
————— 2017-02-11 —————
爸比 08:41
命运
曾氏这封信是写给四位兄弟的,信中内容说的是自己因不善用兵,屡失战机。定无以对圣主。因而投江自杀,幸而被部下救起,这时湘潭又传来好消息,湘潭打了大胜仗,曾氏的心才安定下来。功过相抵,朝廷因此并未治他的罪,他打叠精神。东山再起。
这封说明人在最危难时刻,也不要放弃对来应报有极大的希望,因为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钊钊注:曾国藩屡次败于石达开之手,这次险些自杀也是由于湘军主力被石达开打的溃败所至。据传,曾国藩在兵败后上书,曾想写“百战百败”,但后来改为“百败百战”,以凸显湘军的坚韧顽强)
妈咪 09:21
绝对不能打孩子
打孩子最直接的是身体方面的伤痛,父母生气时往往没轻没重,掌握不好分寸,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就是会把孩子的身体打坏。更严重的伤害则是在心里方面的,会给孩子带来恐惧感,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心里疏导,会影响他一生。其实打孩子并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孩子小,你打他,他畏干你的强大而屈服了,但并不理解为什么,以后他为了防止挨打,会用撒谎的方法来保护自己。而且孩子很快会长大,就不服打了,等有一天你打不动他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钊钊注:我认为教育的起点首先是尊重,尊重孩子,孩子才会懂得自尊,自爱,自信。如果总是打孩子,孩子就会失去自己的尊严,从而使用各种手段保护自己。这样做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可怕的,而且可能需要非常大的努力去弥合。)
————— 2017-02-12 —————
爸比 10:07
兄弟情
今日阅读了曾氏写给诸弟的一封信,由于初建湘军水师,军纪不严,平时训练不够,用人不当。因而在宁乡战败,余在省日日恼郁,诸事皆不顺手。然官场中多以为然。将来事无一成,幸负皇上委任之意,惟有自愧自恨而己。岂能怨人乎?怨人又岂有益乎?大抵世之乱也。必先由于是非不明。白黑不分。
由于屡吃败仗曾氏在寻找原因,并告知诸弟希望能帮兄弟一把。信中说,澄弟自到省帮办以来,千辛万苦,巨细必亲。在衡数月。尤为褐力尽心,澄弟之才力诚心,实为人所难学。
信中所言,由于曾氏在和太平军的交战中,屡次战败,他必须静下心来分析战败的原因,因此他决定尽快整肃军纪,并希望众兄弟能够帮忙。关键时刻诸弟们都积极帮忙。值得我们学习是曾氏的用人之道关键时候还是看诸兄弟。
钊钊:这篇里面我看到了3点值得学习的地方:
1)曾国藩善于总结教训。很多人失败了怪别人,怪世道,这很不好。并不是出了问题一定是自己的责任,但是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怪别人怪世道不会怪出任何结果来,下次该失败还是失败。而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则能帮助我们自己学习到我们可以控制的失败因素,对下一次的实践大有好处。
2)诸弟积极帮忙这个曾国藩最大的助力,实际上是他自己辛勤栽培出来的。试想若果没有他常年累月写信督促诸弟学习,他在遭遇挫败的时候他的弟弟们真的能出的上力吗?
3)总结问题,解决问题。曾国藩总结失败的教训后,很清晰的定义了自己的问题,即军纪、训练、用人。这其实非常难得,总结教训的目的其实就是定位出问题的所在,然而这一点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在问题定位清晰之后,曾氏就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借助诸弟的力量整肃军纪,加强训练。我相信成功的总结问题,解决问题是曾国藩可以屡屡失败,还越战越强的法门。
妈咪 10:49
儿童的安全感源自于父母
众所周知,盖房子需要牢固的地基,地基坚固牢靠,房子才经久耐用,不怕风吹日晒雨淋。
人的生命同样需要牢固的地基,这个地基是在人出生以后头几年建筑起来的,那就是安全感,它将影响人一生的身心健康。
儿童的安全感从哪儿来的呢,它来自于养育者,主要是母亲,母亲对孩子的需求的反应必须是及时的,可靠的,始终如一的。这样才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可爱的,是受保护的。给孩子安全感不仅要给予他们恰当的爱,也要给予恰当的规则。父母爱孩子应该是无条件的,是不求回报的。
钊钊:我在很多其他读物中都有读到类似的认知。安全感的重要在于:
1)乐观。安全感是乐观的态度的基础。
2)信心。儿时的安全感是日后面对世界的信心的重要来源。
那么如何为儿童提供安全感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在于:
1)稳定。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是稳定的,可预测的。提供安全感并不意味着父母应该娇惯孩子,只要父母能够以相对统一、稳定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就会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得到表扬,什么时候会遇到批评。父母对自己行为的态度是可预测的,这就会给孩子相当的安全感。现代人为什么比古代人有安全感,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可以预知干旱和洪水等等。
2)鼓励。孩子在探索外在世界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很多挫折,父母的鼓励可以帮助孩子正确的面对挫折和失败,这一点对孩子未来面对挫折非常非常重要。
————— 2017-02-13 —————
爸比 09:31
信心
今日阅读了曾氏写给几位兄弟的信,信中详细叙述了自上次战败后,自已打起精神,严格训练湘军,建造船只,现以初具规模,形势还算不错。信中说,此股贼来甚多,必有屡次血战。东南大局,在此数日内可定。如天之福,陆路得获大胜,水路亦可渐次壮盛也。带水师者,有战阵之险,有风波之苦,又有偷营放火之虑,时时提防。殊不放心,幸精神尚好,照料能周耳。
这段话说明曾氏在当时对这支初建湘军还是信心十足的。
另一段是这样写的霞仙定于本月内还家,渠在省实不肯来,兄强之使来,兵凶战危之地,无人不趋而避之。兄现在局势犹是有为之秋,不至如甄师处之萧条已甚。然以为乐地,而谓人人肯欣然相从,则大不然也。
曾氏跟兄弟们分析形势,由于各种原因,地方官员对这新建的地方武装的前途都不十分看好,也不支持,因此才出现留不住人才的局面,甚至出现了连昔日好友都不愿来帮自己,因而曾氏十分苦恼。所以曾国藩下定决心,礼贤下士,广招天下人才。
阅读完此信从中体会到如论工作还是学习,以及做任何事情,树立起良好的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钊钊:曾氏难能可贵的品质是失败后能把信心重新建立起来。观其根源,实在是曾国藩这个人的能力在于他自身。他固然屡屡战败,但是但凡他人还在,他就有再起的能力。你看他上次失败之后,就能吸取教训,认真训练湘军。这次备战,又亲临水师,认真照料军队,提防敌人,虽辛苦却能精神良好,照料周全。但凡这种精气神不灭,他就还是一个能人,就还有自信的资本。
————— 2017-02-14 —————
妈咪 11:08
无条件养育这本书中提出几条家长平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1.无条件接纳孩子,而不是试图打造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孩子。
2.长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尤其是孩子入睡之前的陪伴。
3.不批评、责备、惩罚、奖励孩子,而是倾听、理解支持孩子。
4.不要挟、威胁孩子,比如:不说你不听话就不喜欢你了或你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
5.鼓励孩子独立,接纳孩子个性,允许孩子拥有与我们不同的观点。
6.给孩子树立恰当的规则,无条件的爱不等于骄纵溺爱和放任自流。
7.修炼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事实上父母的安全感好,孩子的安全感才充足。父母相信自己,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孩子才能获得坚实的安全感。安全感好的孩子不随意冒险,到一个陌生环境不会一下子闯进去,而是会观察环境慢慢的融入,他们很自信,不怕犯错和失败,乐干分享与合作。安全感缺乏的孩子要么过度怯懦,要么胆大妄为,不顾自身安全,不愿独立解决问题而是依赖他人帮肋,不参与竞争,不接受失败,不愿接受不同意见。
安全感是儿童身体,情绪、认知发展的基础。是我们每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决定着我们一生的幸福指数,可见安全感的建立是多么重要。
钊钊:这篇写的很精炼~
————— 2017-02-15 —————
爸比 06:56
重视培养下一代
今日阅读曾氏写给兄弟们的,信中主要内容,一是曾氏在湖北金口镇,水,陆两军相互配合打了一个大胜仗,朝廷赏他三品顶戴,但是曾氏却向皇上提出,余居母丧,并未在家守制,请皇上恩准回籍,事父祭母,稍尽人子之心。另一件事是曾氏告知兄弟们要管好下一代,谨遵礼法。严格家教。信中说,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末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末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以上所言说明曾氏对教育下一代十分重视,并告诉子孙们要做到,勤敬和,三字。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是,教育子女们不但要读好书,还要勤劳。做个品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钊钊:“勤,敬,和”,家族之中人人勤勉,互敬互爱,团结一致,自然就会有力量。
妈咪 08:57
分离焦虑来源于母亲内心
一岁左右的幼儿出现分离焦虑是正常的,这是他们情感认知发育的必经阶段。
妈妈生完宝宝休完产假就该上班了。但问题来了,宝宝和妈妈朝夕相处了好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使得母子之间更加依恋,谁也离不开谁。妈妈每次上班走的时候,宝宝都会搂着妈妈不撒手,撕心裂肺地哭着要妈妈抱,妈妈看着宝贝如此依恋自己,心里也很难过,每天早上都上演着揪心的场景。
宝宝能否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取决于妈妈的处理态度,如果妈妈每天都干脆利落地跟宝宝道别,一开始宝宝可能不适应会哭闹,时间长了他也可惯了妈妈每天都会离开他一段时间,他就学会快乐的跟妈妈道别。
然而妈妈内心忍受不了跟宝宝暂时分离,分开时妈妈比孩子更痛苦,内心充满矛盾、愧疚。但是妈妈必须意识到。怎样做才有利于宝宝成长,因为宝宝终究会长大,他必需学会独立。所以妈妈必须适应这一时期分离带来的焦虑。
钊钊:其实这个也可以用安全感来解释,只要妈妈每天干干脆脆的离开一段时间,然后按时回家,宝宝自然可以认识到妈妈虽然会离开,但是也肯定会回来,自然就会重新获得安全感。
————— 2017-02-16 —————
爸比 09:48
顺境
近日读曾氏家书都有一个共同点,一是报告近期湘军连连打大胜仗,二是告诉兄弟如何教育子侄们。信中所言,朝王廷谕旨,兄署湖北巡抚,并赏戴花翎。兄意母丧末除断不敢受官职。功名之地,自古难居。兄以在籍之官,募勇造船,成此一番事业,其名震一时,自不待言。人之好名,谁不如我?我有美名,则人必有受不美之名。虽美而远不能及之名者。相形之际,盖难为情。兄惟谨慎谦虚。时时省惕而已。这段话说明曾氏在打了大胜仗受皇上赏赐的情况下推说母丧末除,不能接受皇上的任命。实际上曾氏考虑的是,在胜利的情况下提醒自己切不可狂妄自傲,不要让胜利冲昏头脑,要考虑各级官员的感受。
另一件事也是每封信都提到的,关于教育子侄们的。信中说,诸弟在家,总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万望诸弟刻刻留心。勿使后辈近于此二字。至要,至要。
曾氏随权高位重但是对兄弟,及子侄们在读书之更注重人品的教育告诉子侄切不可仗势欺人。
以上两段话我认为可以借鉴的是,曾氏的,胜利面前不骄傲。权高位重,不忘教育后代。
钊钊:
1)曾国藩懂进退,自古臣子立大功者难善终,曾国藩能以汉人身份在清政府封侯并得以善终,是他能知进退的功劳。
2)曾国藩能成事,与他的家族观密不可分。他在最初最困难的时候,手下没有可靠的人才,全靠几个弟弟的帮助才得以起家。而几个弟弟之所以全心全意帮他,且能帮得上他,又与他孜孜不倦的教诲有关。所谓昨日种因,今日得果,世上没有不劳而获。
妈咪 10:43
叛逆是独立意识的表现
表弟的女儿今年6岁了,以前家人都经常夸她聪明、懂事又十分乖巧听话。但近期都说她不听话了,跟她讲道理也听不进去,还经常顶嘴。现在她的一句口头语竞是:关你什么事,还经常说她妈妈,你怎么还总玩手机呢。
我觉得孩子顶嘴,不听话,父母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举止,是不是有欠妥的地方,孩子有效仿的嫌疑。是不是父母跟她讲话的时候老是命令指挥的态度,你跟她讲道理是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叛逆期父母应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多理解她,不要急于反驳她,接纳她的个性和想法,平等的对待她们。
钊钊:妈妈写的很好!
孩子既是父母的延续,也是独立的个体。
孩子小时候受父母影响很大。父母的行为会从方方面面影响孩子的性格,如安全感、是非观、与世界的互动等等。因而可以称孩子是父母的延续。然而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而需要尊重,需要自己表达自己的意见。当代社会媒体丰富,孩子会接收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从而倾向于早熟,因而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时候要尽可能的按照独立个体来对待,给予相应的尊重和重视,从而避免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叛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得到理解和尊重引起的。
————— 2017-02-17 —————
爸比 10:12
小心做人
这封信是曾氏写给兄弟们的,主要内容是湘军水顺和陆军相互配合,近期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杀敌千余人,并收复广洛县,黄梅县等地,使曾氏信心倍增,并得到朝廷的认可。在这个时候曾氏对自已和家人提出了,寸心兢兢,且愧且慎,信中所言,现我家光景略好,家中却不可过于宽裕。处此乱世,愈穷愈好。我现在军中,声名极好。所过之处,百姓爆竹焚香跪迎,以祖宗累世之厚德,使我一人食此隆报,享此荣名,寸心兢兢,且愧且慎。现在但愿官阶不再进。虚名不再张,常葆此以无咎,即是持身守家之道。
综上所述曾氏在打了胜仗的时候却不忘收敛自己,没有一点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相反给人的感觉是谨慎,收敛,退缩等并告知家人处此乱世,要处处节俭。切不可仗势欺人。这封信值得学习的是曾氏的深谋远虑。顺境时多考虑以后的路该怎样走。不敢存丝毫侥幸之心。
钊钊:这是曾氏的明哲保身之道。
妈咪 10:24
顺其自然、适当引导
有些父母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初衷是想鼓励孩子变得更好,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孩子在这样的对比中会自觉不如别人,自信心被一次次伤害。当孩子行为不恰当时,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就好了。例如孩子随处乱画时,可以给他一个自由的角落,准备一个小画架,小画板,告诉他可以在这里画。如果孩子不喜欢喊人,不要责备孩子没礼貌,每次见到外人,父母主动打招呼就好了,孩子没多久就会学会的。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父母更要给做出良好榜样,好的家庭教育影响影响孩子的一生。
钊钊:信心是很宝贵的资源。当今社会没有信心真是寸步难行。所以这种资源一定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帮他们好好存起来,以防将来不够用,万万不能轻易伤害、浪费_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