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应该算作伦理学的范畴了!要是以学术的态度,估摸着要先论述一下善是什么,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展现自己的底蕴。所以余十分敬佩博学者。而其成为博学者,在现代并不过时。在现代好像是学习的能力越发重要了,你能会用电脑,能够早到资料感觉就成为了一个合格的现代人。但是现代人和博学者的差距,就是选取和甄别的差距,也是一种提纲挈领,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和麻绳提豆腐的差异。还有就是能否发现伏脉千里的灰线草蛇,从而见微知著,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
博学是一个野望,但是治学前提是修身,而境界的升华或者跌落,更多是在一次次的选择和考验中。学问到了后来就是金钱,但是如何赚钱,取财有道这四个字,就是拷问自身的东西。治学者困,非治学者一定困;也不是不困不能治学。困更多是一种给自己心下的拦门锁,困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困,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物质,精神;也就是客观和主观。读书人穷困潦倒,成不了大家;环境优渥,鲜有宗师。并非文章言论不及他人,而是穷困多了寒酸气,优渥则不为学问而鸣,没有不平则鸣的勇气,成为代言人和传声筒,也就是一只应声虫儿罢了。
给自己一座书斋,管住不必要的欲望,而书斋的名字叫做善。善是一种价值伦理,也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立根之本。善而后乃有恕。恕人恕己,才有所谓的价值中立,或者在中国的价值体系中叫做本心或初心。都是以一个好的初心去做事,但是做到了后来就忘却了初心,也失去了善。
中国古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其实,恶无分大小,但是善有大小。但是大小的价值界限却不是以世俗价值作为衡量。不应该因为你多捐了一元钱就是比我的善大,可能我是十之捐九,而你千分取一。善的观念应该以恕作为衡量标准,自己要是可以得到恕,哪怕千分之一也是一种大善,自己要是得不到恕,十之取其九也是枉然。
恕心,得德,行善。善是普世的,但是善却又是独属的,善是普通人的价值满足,却应该是士阶层的行动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