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星期日的早上去教堂祷告

在星期日的早上去教堂祷告

作者: 米粒millyjourney | 来源:发表于2018-06-18 12:59 被阅读54次

     1852年2月,一名叫Llewelyn的威尔士牧师在位于墨尔本市中心的la trobe 街上主持了第一次威尔士教堂礼拜。

    165年过去,这些漂洋过海历经至少两代传承的威尔士花甲老人,即将于2018年7月15日迎来教堂的165岁生日。

    (一)误入教堂深处

    猛然搬到一个与出生地文化迥异的地方生活,人的感官和求知欲像是忽然被归零了,你对耳边响起的街头艺人的鼓点声、对美食店里飘出来的从没闻过的香味、对街头不同风格的立体广告画、对不同口音的英文,都会变得异常敏感。这些在原来生活里因为太过熟悉而被本能屏蔽掉的细枝末节,你不再视为理所当然,愿意为其花上几分钟做停留。

    周日11点本来带着电脑和日程本,准备走路去州立图书馆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在十字路口经过一个外观小巧精致的尖顶教堂,因为刚刚睡醒不久,整个人还有点懵逼的状态,硬是没看到教堂门上一行硕大的“MELBOURNE WELSH CHURCH”,便因为好奇好一头扎了进去。

    门口负责接待的老淑女奶奶穿一身得体的乳白色套裙,化精致的妆容,银色的头发上别着一枚精巧的发卡。礼貌又不会过分热情地递上当日礼拜的小册子,以及一本厚厚的深红色封面的基督教赞美诗。

    从去年11月第一次来墨尔本,到这次回来,在图书馆、在街头、在维妈菜市场、在咖啡馆、在旧书店,无数次跟这样的老淑女打过照面。她们像是古书里走出来的先知,在维多利亚时期严酷的礼教和束缚下习得优雅与得体,也在新时代的开明和自由下养成自信和包容。希望多年以后老去的你我,当皱纹刻上鬓角,至少换得从容与优雅。

    我亲爱的奶奶要是在的话,要是长在这样的环境下,以奶奶聪颖的天资与秉性,又何尝不会是一个老淑女。

     (2)一种语言就是一种精神密码

    在跟一帮威尔士老人度过这两个小时之前,我对威尔士这个国家的印象还停留在初中学过的一篇课文《最后一课》,时光久远已经记不清了,似乎讲的是德国占领威尔士之后强迫当地的学校放弃使用威尔士语,改用德语教学的事。老师在带领学生上最后一次威尔士语课。尽管当时年纪很小,对家国情怀与民族认同这件事理解不深,但还是能记得那篇课文字里行间里流露出的无奈和伤感。

    哪会想到,二十年后会在南半球误入的教堂里,与一帮同样飘洋过海自欧洲大陆而来的耄耋老人相遇,听他们讲述一个民族的迁徙史。

    我去的当日,原本固定主持教堂礼拜的牧师Jim休年假外出了。由出生在伦敦,幼年随父母迁徙至墨尔本的David Ree(大卫·雷)代班主持仪式。礼拜开始前David特地从牧师的位子下来,分别跟我和另一个同样误入的大陆小哥哥Wei(此君来RMIT交换不久,萌萌的懵逼脸,以为教堂门口的English service是说教堂里有什么类似英语角的活动)握手,并表示欢迎。

    教堂并不大,当日参与礼拜的大概有四五十人,多数为老人。五六个小孩,其中三个是一家来自新加坡的姐弟三。

    悠扬的琴声缓缓想起,在牧师的示意下大家起身站立唱赞美诗。165年时光的冲洗,教堂里红褐色的桌椅散发着润泽的光芒,微黄的暖色灯光照在或苍老或稚嫩的脸上。不偏向任何宗教的我,在这一刻也理解了信仰的意义。在恒古流动的时间和空间下,人类是何其渺小的动物。我们四处迁徙,寻找希望、梦想或者只是简单的better life。有且大概只有文字、语言和乡音,是唯一的精神密码,让我们得以穿越时间长河,分享父辈、祖父辈、祖父的祖父辈的困惑、哀愁和文明,也从他们的成长里习得经验和教训。

    更何况,对于写文字的人,《圣经》与《赞美诗》本身是极好的语言素材和灵感来源。历经无数巧手名匠的改编与修订,有些句子足以让你平静,或者流下眼泪。

    “I believe if you keep your faith, you keep your trust, you keep the right attitude, if you are grateful, you’ll see god open up new doors.-Joel Osteen

    Every saint has a past; every sinner has a future —Oscar wilder

    每一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一个罪人都有未来——奥斯卡·王尔德

    (三)他乡即故乡

    礼拜仪式结束后,穿天蓝色T恤的胖乎乎的威尔士大叔William(威廉)特意走过来招呼我和Wei去教堂后的茶室和咖啡吃点心。为了搜集各位威尔士爷爷奶奶的故事,也为了蹭喝蹭吃看起来很美味的咖啡和点心,我和Wei对了个眼神便默默跟着威廉大叔进去了。

    威廉听说我是个写公众号的之后,当即立马拉过来旁边一个留着长胡子的胖乎乎(怎么都是胖乎乎,威尔士人民我真的不是故意的)中年小哥,介绍说他是这个城市里的生活方式达人,如果我想找到好的素材和灵感来源,好吃的早午餐、咖啡馆、酒吧、美术馆和展览,问他就对了。我跟生活达人小哥交换了联系方式,并约着改天出去喝杯咖啡详聊。

    气氛热络之后,年轻腼腆的法国眼镜小哥、穿西装但有着典型英国人长相的帅大叔、牧师大卫、我、wei一帮人开启来漫天海聊模式:

    法国小哥是学宇宙学的,来RMIT交换六个月,下个月就要回法国。我立即开启了冷笑话模式,啊,那你一定喜欢生活大爆炸、谢耳朵、霍金啊,话说你宇宙旅行的时候一定要捎上我啊。小哥哭笑不得的答应了,并推荐了美剧《rise》,我们还分享了对于英剧《black mirror》和哈利波特的意见。牧师、帅大叔被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牧师大卫说他爷爷的爷爷是威尔士人。因为离家太久,有一次回去探亲的时候,年事已高的爷爷已经分不清是孙子还是儿子回来了,用大卫爸爸的名字不断呼唤着孙子,原本热络的气氛忽然有些伤感,这大概是每一个游子的无奈与哀愁吧。

    帅大叔分享了南北威尔士语之间的巨大差异,他拿“牛奶”和“外祖父”两个单词举例子,虽然我不会说也听不懂威尔士语,可是在南北威尔士方言里,两个版本的“牛奶“和”外祖父“明明听起来就是完全不同的单词。大叔说:”对呀,我们南北威尔士人有时候走亲戚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的,就互相打哈哈装作听懂的样子…”。说完大叔狡黠的眨眨眼睛,真是个大小孩,哈哈哈。

    来自福建在RMIT交换的小哥Wei,虽然英语有点生疏,也跟牧师和威廉叔约好了,在需要的时候去教堂义务帮忙。

    误入教堂的一天,但都各有所得。用鸡汤一点的话说,算是美好的意外,或者说,旅行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星期日的早上去教堂祷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ln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