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一本书/《朱元璋传》(张宏杰著)
读书摘要
描写了一位社会底层的农民,父母双亡,历经社会磨难,从流氓到天子,从一无所有到建立大明王朝的传奇故事。看到了中国文化携带的贫穷基因带给这个朝代发展的限制和影响,看到了平凡之人通过勤学立志、自我控制、实现人生理想的成功轨迹,明白了社会环境和知识视野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金句/语录
1、中国文化携带着贫穷基因,或者说,贫困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础部分。
2、贫穷从来不是好事。贫穷遮蔽了人的眼睛,让他看不到食物以外的东西,贫穷禁锢了人的身体,让他像动物一样不停的被原始欲望折磨,贫穷剥夺了人的力量尊严和权利,让他在自然神灵和权力面前自觉软弱,卑躬屈膝。
3、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刘易斯提出了贫困文化的概念。他总结的贫困文化的特征,我国从古代直到新中国成立前都具备。如较高的死亡率,较低的估计寿命,较低的教育水平,为生存而进行长期奋斗,典当,过着受束缚的生活,终生忙碌而无闲暇,向往权力,大男子主义,只顾眼前,不信任政府,软弱无能,对地位差异敏感而缺乏阶级觉悟等。这种贫困文化使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无助感和自卑感,他们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卓识,他们视野狭窄,不能在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认识他们的困难。
4、对于到今天为止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些评书演义,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粗糙的底层文化产品,而不是那些高雅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才是他们真正的精神基石,奠定了他们一生思维模式的基础。
5、对于外部世界,农民的基本反应是排斥、恐惧和不信任,封闭的生活状态,让他们感觉安全轻松,他们不爱冒险,只想守着前辈传下来的生活方式,一成不变的安安稳稳生存下去。
6、底层文化是饥饿的产物,实用主义是它的核心。占有和保存那点为数不多的生存资源,吸引了农民的全部注意力。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农民们目光短浅缺乏想象力,他们的精明、现实,有时不可避免的变成短视和愚昧。
7、农民较少有机会锻炼归类、抽象、推理这些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他们不能理解超出实物层面的道理。
8、朱元璋和乡亲们一样,是坚定的重农轻商主义者。
9、农村社会里,血缘关系比任何关系都可靠。
10、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劳的,他们在计算生产成本时,从来不把自己的劳动算进去。
11、在对自己的享受上,农民是最严厉的克己主义者,几千年的贫困生活积累下来,他们的节俭欲甚至已经成了一种盲目的本能,而不是一种手段。
12、天下事物只有足够低幼才能流行,这是永远不变的规律。
1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那些看出5步之外棋局变化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14、朱元璋最突出的军事个性是持重。朱元璋的一切活动,特别是重大的军事和政治行动,都是经过精心筹划三思而后行的,他信奉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的策略,从不追求侥幸。史称老儒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给朱元璋带来了胜利,殊不知这也是朱元璋本身的一贯思想。
15、在处理人物关系时。习惯军事思维的人总是以他人为手段,以自我为核心保存自我,打击他人,这是军人的行为本能。在战争中只有把所有不利因素考虑到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样在判断人物上,军事家往往习惯从人性恶的一面出发,把针对自己的危险因素考虑到点滴不漏的程度,以这样思维方式来应人待物所看到的危机自然无处不在,所以恐惧是身处谋略地带的人的基本心态。
16、西方是经济支配的社会,西方的权力为经济发展服务,而在中国权力是超经济的,是指挥经济的,这是中国和西方社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别。
17、所以历代皇帝都乐于剥夺其他社会成员的自由,来成就自己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损害其他人的方便,成就自己一个人的方便,由此造成了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发展的不同轨迹。
18、穆勒说个性自由和专制统治的斗争,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盛衰和浮沉。
19、严明而细致的礼仪,会将名分意识深深刻入人们的集体无意识,使人们规规矩矩,安守本分,不起犯上作乱之心。
20、奥克肖特说,人类在心智上的限制决定了政府在控制和预测事件能力上的限制。
21、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函数、变量、概率之类的概念,是太复杂了点。人们习惯用加减法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用类推的方式把局部真理扩大到无限。
22、之所以不改思想教育万能的初衷,实在是因为这个方法简便实用,成本最低,然而这个方法毕竟是治水中的堵,虽然可一时奏效,最终却会失败。
23、一刀切的结果必然是一风吹。这是中国式行政的弱点造成的。
24、有恒产者有恒心。
25、治理腐败必须从不必贪入手,以高薪或者起码是合理的薪水来养廉,以支持有思想教育达到的不想贪的道德境界和由制度建设保证的不敢贪的纪律要求,古今中外不能例外。
26、中国人喜欢猜忌。难于合作,是中国人一个渊源流长的劣根性,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自发成立的自治城邦,这被学者们作为中国人不习惯于平等合作的一个有力证据。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历史上强大的统一传统,正是中国人不善合作的结果。
27、如同使殉葬制度返祖一样,从世界史视角观察朱元璋的统治,使中国社会体制和政治文明都出现了重大退化,导致中国从明代开始与世界文明主流反向行进,永远失去了在人类文明中的领先地位。
思考题
你怎么理解书中关于中国人,贫穷,农民思维(书的16页,21页,22页)。
问题:
(1) 摘录关于“农民思维”的金句/语录,并整理归纳概括为一句话或一段话。
1、中国文化携带着贫穷基因,或者说,贫困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础部分。
2、贫穷从来不是好事。贫穷遮蔽了人的眼睛,让他看不到食物以外的东西,贫穷禁锢了人的身体,让他像动物一样不停的被原始欲望折磨,贫穷剥夺了人的力量尊严和权利,让他在自然神灵和权力面前自觉软弱,卑躬屈膝。
3、对于外部世界,农民的基本反应是排斥、恐惧和不信任,封闭的生活状态,让他们感觉安全轻松,他们不爱冒险,只想守着前辈传下来的生活方式,一成不变的安安稳稳生存下去。
4、农民较少有机会锻炼归类、抽象、推理这些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他们不能理解超出实物层面的道理。
5、朱元璋和乡亲们一样,是坚定的重农轻商主义者。
6、农村社会里,血缘关系比任何关系都可靠。
7、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劳的,他们在计算生产成本时,从来不把自己的劳动算进去。
8、在对自己的享受上,农民是最严厉的克己主义者,几千年的贫困生活积累下来,他们的节俭欲甚至已经成了一种盲目的本能,而不是一种手段。
农民思维:生活方式上靠天吃饭,行为上保守固化,重农轻商,轻视时间,思想意识上求稳怕变,注重血缘,崇尚节俭,怀恋乡土。
我的认识: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加上历年来的贫困境遇,多数人生活的最高追求就是解决温饱。贫困使得大多数的家庭没有财力和精力重视教育和接受各种知识文化的熏陶,只相信眼见为实,无法接受商业模式的转换,在农耕方式上长期停留于人工操作,重复低效,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满足于眼前利益,从未想过走出家门,从未想过与外界发生联系。认为钱是节约出来不是赚来的。思维方式简单短视,只信奉实物,无法理解超出实物层面的道理,没有抽象思辨能力,认为血缘关系比任何关系都可靠,对自己的血亲无条件信任和侍奉。
(二)自己有没有“农民思维”?周围人有没有?其表现的具体形式?如果有,如何改变?
我有农民思维。作为一个中国人,长年受中国文化和社会文化熏陶,受父母和祖辈家庭环境的影响,农民思维不仅存在,而且还会经常左右自己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
周围人也有农民思维,只是程度不同。
具体表现形式:
1、 思维观念因循守旧,不喜变化。回想以前,参加工作时,就想找一个稳定的、长期的、重复性的岗位,即使收入低、不是自己喜欢的也愿意去。在学习《曾国藩传》时,和曾国藩对比,我剖析自己是因为没有远大的志向,所以选择职业时自己没主意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今天学习了《朱元璋传》,接触到了农民思维这个概念,我认为,思想深处还是农民思维在左右自己,只想和父母、兄弟姐妹一样,在国企、大专院校、政府部门等传统单位上班,认为可以长期的、安安稳稳地生存下去,不会倒闭,不会裁员。不愿意去有销售任务或业绩排名要求的,不愿意去自己不知道、不熟悉的行业去谋职,因而错过了一些自己成长成材的机遇。
2、 生活方式只顾眼前,满足现状。在一个岗位工作了多年,闭着眼睛也能混过去,所以,每天想的就是今天的时间该如何打发,下班回到家,刷刷微博看看电视一天就过去了,自己还觉得这样的日子挺惬意。工作中有了新的职位,也不愿意去就职,自己想学习新的技能,又不愿打破现有的生活规律,以致于现在的岗位做了多年,新技能也没有掌握多少。今天回头看,这种行为的背后也是农民思维在左右自己。满足于当下,不愿打破现有的生活规律,不愿意尝试新生事物,对新生事物有恐惧感。
3、 思维单一,视野狭窄。走出校门以后,再也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因为农民思维的局限,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平时只满足于把工作干好,不出错,对理论知识的获取只是浏览网页,被动灌输,现问现学。满足于日常看到的、听到的,随意获取的信息。思考问题也常常采用“因为..所以..的形式”,缺少归类、抽象、推理这些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缺少语言表达能力,缺少写作能力。
改变方式:
1、 接受新知识,挑战新领域。自去年开始,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努力把业务工作做到行家级,爱好做到专业级。虽然前行的道路崎岖,阻力不断,但是知道了刻意练习就会带来变化,所以已经不再惧怕困难。从007不出局,到新概念英语,到同读一本书,不断坚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2、 养成新习惯,挑战新爱好。自今年开始,跟随高鸿鹏老师同读一本书,用外力逼自己进行思维输出。虽然每天学习会耗费很多精力,但是知道了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下意识,和小伙伴同行,相互鼓励,就不会觉得吃力。从健身,晨跑到时间管理,习惯在慢慢形成中。
3、 由被动变主动,增加知识储备。自今年开始,将有意识加强自身短板的练习。有计划地多看书,看好书。不是天生笨,也不是没有天赋,而是在这些方面缺少知识链接,缺少知识贮备。持之以恒地训练,将思维可视化,加强写作练习,组织读书会,一定能助力自己超越以前的单一思维水平。
启发与收获
启发:这是第一次看朱元璋传,也是第一次系统地了解朱元璋的生平功过。第一次知道了农民思维的概念。通过朱元璋的一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携带的贫穷基因带给我们民族和个人深深的影响和无奈。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收获:我将认真梳理自己身上存在的农民思维,有意识地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加以改进。从《曾国藩传》中,我认识到了自己思想和行动上的不足,我以为是我自身的问题,看了《朱元璋传》,我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正确认识自己,需要我们终身学习,永不止步。
今年坚持跟随高鸿鹏老师读完十本书。
附件:思维导图 同读《朱元璋传》(一)
说明:
1.读书摘要指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概括一本书;
2.摘抄金句/语录5个以上;
3.思考题全部回答,不能写一句话、不能过于简短;
4.启发与收获写1个以上;
5.附件思维导图必须有,可以分开发群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