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活的KPI,又不是10w+

生活的KPI,又不是10w+

作者: 六娃葫芦瓜 | 来源:发表于2018-05-29 14:37 被阅读0次

    压在新媒体运营头上的三座大山(或者是三道生命之光):粉丝量、阅读量和转化率。

    办公室里的KPI是一个个数字,然而数字背后,又在充满野心地告诉着这个真理:

    这毕竟不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

    我每天都看各种微信公号,这里找补点笑声那里找补点素材,对10w+也是薛定谔的敏感,看过菜头爸爸的10w+辉煌和现在被称为“过气网红”的反差(人家也许根本就不care),也看着一些号从1w+变成了10w+。沧海桑田,你方唱罢我登场,人的注意力一直在变化。但有时候看着这数字,又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焦虑和鸡汤,是永恒的一体两面

    自从来到北京,不得不承认,我的焦虑水平呈指数级增长。但这好像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之前知道“关于北上广”是个月经贴,但也没有像现在知道得那么明显。

    于是我看到,诸如《摩拜套现十五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优秀的女孩是没有X生活》成为爆款,不管是否有争议,他们时刻以人生导师的嘴脸,站在你面前,告诉你:你真的,真的,不够优秀努力。

    于是我看到,诸如《那个嫁得不好的姑娘,去年赚了900万!》的鸡汤文横行网络,以燃到爆的姿态,告诉你,坚持吧,努力吧,做自己吧,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我本来就焦虑,看了文章更焦虑,于是我慌忙寻找慰藉,鸡汤文变成冬天里的一把火。逻辑非常自洽。然后,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贡献了被收割的流量,也贡献了一地鸡毛的情绪。

    此刻就是马薇薇脸.jpg

    奋斗、努力总是政治正确的一件事,逆袭、反转也很喜闻乐见,这是当代童话啊。但生活的KPI不应该是每个个体制定的吗。鸡汤也好喝,但是没有方法论的鸡汤,和不动脑子的善良一样,早就已经丧失了本身的价值。

    特别喜欢马东对内容的理解:“内容与科技有本质的不同,它发自于人心,解决人心的焦虑。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去打开物质世界,但我们需要通过内容探索内心世界。”

    好的内容,从来不是放大和贩卖焦虑。

    技巧是速成的,然后呢?

    站在创作者的角度看,为了10w+,在写法上当然有一些技巧,掌握了,自然也是事半功倍的事。

    比如标题党,网上的此类教程屡见不鲜;比如跟热点,不管是事件、流行语还是文化现象,想方设法插一脚总能分得流量一杯羹;比如场景感和画面感,生动的描述下所产生的共情,能帮助获得对文章的认可。

    不反对技巧的使用,但技巧仅仅只是一部分能力而已。我们已经看到太多不恰当的噱头和描述。

    自认为宣扬愤怒,维护正义,却对悲悯之心没有真正的理解,构建出极其不合适的描写手法和观感。

    新媒体的进入门槛低,关于原创和伪原创的说法大家也心知肚明。都先别提数据分析、选题、内容策划等专业能力,对一件事的是非判断、处理尺度都拿捏不好,才是最大的悲哀吧。

    更值得一提的是,价值导向上掌握了技巧,开始走捷径,真真正正懒且坏。

    这里的“懒”,指的是思考的惰性。一件事,从不同立场、不同视角、不同利益方看,是存在着矛盾观点的碰撞的,无法单纯给出对错的结论。简单粗暴地一刀切,诸如“不给你买包的男人都是不爱你/爱你的”这样的结论很容易被驳倒。因为你能举出多少正例,就能举出多少反例。

    思考是费力的,放弃深度思考的权利,用惰性和习惯去过活,岂不是很轻松?

    那就来迎合吧,倾向于什么,把它夸张十倍百倍地描述出来,以制造出冲突感和戏剧感。站队、贴标签、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世界,

    10w+后面,有共鸣,也有虚无的情绪高潮。

    最近读完了《编舟记》,日本的玄武书房,只有一名正式员工马缔,和几个工作伙伴,十几年如一日地编写词典《大渡海》。匠人的技艺摸索莫过于此。高中语文老师说过“悟道而不学术”,深厚的“道”才是根本,思维方式、认知系统,比具体的技能技巧更能改变潮水的方向吧。

    而从读者角度呢,《Vista看天下》写出了我这水平写不出的东西:

    那天和朋友讨论起对10w+的看法,写了这个标题就开始焦虑,扯了几句就想着,要不然记录下来好了。

    反正我也没有写出10w+,sigh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的KPI,又不是10w+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qa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