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观后感:是青春的痛点太低,还是大人的世界我们不懂?
01 青春的痛点
有人说,这部电影里面,包含了所有青春的痛点。父母离异,家庭重组,隔代教育,中国式家长.....
李玩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亲有了新的家庭,母亲在影片里没有出现过。很容易就能看出,虽然爷爷奶奶对她很好,总是“碎女子”的袒护她,但是她的生活是孤独的。
年迈的爷奶不懂凤凰台有什么好看的,不懂李玩给狗取名“爱因斯坦”是为何,不懂李玩为什么不能喝牛奶。
就像李玩也不懂奶奶为什么从不出门一样,这是年龄的代沟,也是隔代教育的弊端。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不把李玩接到一起生活。看完之后知道了,因为这个父亲足够自私。他为了不让自己内疚,自私的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把李玩送走,理所当然为她不会接受自己的后妈和弟弟。
然而他却从未想过,李玩真正想要的只是他的陪伴,家的温暖,不是像狗一样说送走就送走。
02 自私的爱
这世界上,有多少自私假以爱之名。
李玩的父亲,将中国式的家长演绎的淋漓尽致。总是打着“为你好”的口号,把许多事情强加在孩子身上。
李玩不喜欢英语,父亲听说英语好可以保送高中,强迫女儿选择了英语兴趣班,这是为你好。
李玩开始不喜欢狗,父亲直接将狗送到家里,都没征求过孩子意见,这是为你好。
第一只爱因斯坦走丢后,李玩不顾一切找狗,父亲却气的打了李玩,这是为你好。
李玩不喜欢参加父亲的酒局,却被逼着敬酒,这是为你好。
很熟悉的场景吧,中国式教育里,大人总是自以为是的认为,这些都是为了你好。可是,孩子不是你的替身,孩子有自己的意识,有自己的判断。
03 大人的世界
电影里有一幕场景是,李玩站在高放的自行车上,喊到:“高放,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
在李玩心中,弄丢狗不愿意承认错误的爷爷不是大人,随便带回只狗让李玩相认的后妈不是大人,跟着其他人指鹿为马的奶奶不是大人,说话不算数的爸爸更不是大人。
大人的世界,李玩不懂。李玩简单的世界,大人也不懂。
第一只爱因斯坦弄丢后,她找狗是因为想要尽够自己的努力。她并不是一定要找回爱因斯坦,她只是要为这个生命负责,大人们不懂。
弟弟出生后,大人们觉得她会伤心,瞒了她两年。两年后,被随意带到一个溜冰场,父亲指着一个小男孩告诉她,这是你弟弟,为什么要隐瞒,李玩不懂。
在大人的世界里,李玩总是那个不懂事的丫头。李玩天真的相信,在平行的世界里,大人这些错误终究会被纠正。
04 成长的妥协
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谋杀的正是孩子的天真。
当13岁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纠正错误时,遭到的只是父亲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顿打,她懂了。
当一直对楼上养鸟深信不疑的李玩,半夜看到这个学鸟叫的人被五花大绑送上精神病医院的车,她懂了。
当因为拿了物理奖,央求父亲带她去找第二只爱因斯坦,到收养所却被告知爱因斯坦已经绝食自尽,她懂了。
如果成长注定要伴着千疮万孔,那么她只能妥协。假装看懂了大人的世界,假装自己已经长大。
所以有了李玩路上遇到第一只爱因斯坦的那声“对不起,认错了”。
所以有了李玩大口吃下的那盆狗肉。
还隐隐作痛的青春告诉她,她必须得学会习惯,学会麻木。毕竟,以后这样的事情多着呢。
也许有一天,李玩也会选择遗忘,遗忘这反抗不得的青春。
到底是青春的痛点太低,还是大人的世界我们不懂?
假如可以,大人的世界,我宁愿选择永远不懂。[/c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