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里,很多角色都有一句共同的台词:我有用。
这句话,鱼肠说过,姚汝能说过,檀棋说过,丁瞳儿说过。
对剧中人物而言,证明自己有用,是活命的需要。
而在当下这个时代里,有用又何尝不是多数人生存的准则。
让自己变得更有用
有用就是有价值。
年薪百万的人,至少能给公司带来上千万的收益。
人脉发达的人,必然是拥有丰富资源、能量。
想要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就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展现自己的“有用”。
有些“用”是显性的。
比如:个人能力,人脉资源,认识见解,情商高、会说话,
长得好看、身材可人……
有的“用”是隐性的。
比如:思想、信念、认识……
唐僧师徒四人中,看起来就唐僧这个凡人好像最“没用”,但他异常坚定的信念,凝聚起了四人之力,最终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
孔子虽然没有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他教书育人,开创儒家思想泽被后世,影响中国两千余年。
要让自己更有用,可以通过学习技能、积累经验、改变形象、扩充人脉等,提升自己的显性价值;也可以提高思想深度、锻造坚定信念,培养坚韧意志,提升自己的隐性价值。
往往,这些隐性的用,可能更有用。
无用亦是用
有用无用是相对的,也是变化的。
我们以为的有用,有时会变得无用;
我们以为的无用,可能就是大用。
埋头工作,不一定能得到心仪的职位;潜心结交的贵人,最终未必能帮上自己;精心编织的关系网,也有可能把自己陷进去。
《潜伏》里的余则成,本是作为闲棋冷子来发展,但最终却派上了大用。
生活的重压之下,会让很多人在某个时刻陷入深深的无力感。如果有能听你倾诉、与你共情的朋友,纵然不能帮你解决具体困难,又何尝不是大用。
父母老去,不能再帮你带孩子、做家务,反而成了“拖累”的时候,看似没用。但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他们的活着,就是大用。
看到无用之用,也是人生的一门功课。
直道而行,无问西东
判断有用与否,背后考量的其实是见识、认识、视野,价值观。
人生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绝大多数人看不清纷繁事物发展背后的真正因果。
朱元璋参加义军的时候,没有想到能开辟一个王朝。
李亚鹏陪初恋女友考试时,也没有想到能够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
既然看不清,不如直道而行,无问西东。
把有没有用且先搁置一旁,看些感兴趣的书,做自己喜欢的事,结交些投缘的人,发现身边的美好。
这些“无用”或许有一天会变得有用,或许不会。
但不管怎样,它们都会转化成自己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