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后早就有了自己的选择模型,还搞了一个自己的城市榜单,称之为“宜居城市101野榜”。这个榜单的结果和什么一线、新一线的排行关系不大,是这样的:长沙排第一,昆明排第二,接下来是成都、珠海、南宁、大连、无锡、重庆、贵阳和青岛;而第10名到20名是苏州、西安、厦门、沈阳、佛山、泉州、广州、天津、宁波和惠州。
这个榜单有意思了,我们首先就会发现:哪些是过去以为很重要的标准,如今在他们看来已经不重要了?
比如为什么没有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十有八九是因为房价。
在他们的各种讨论里,最一致的条件就是房价要在1万元上下,均价高过太多的,就算是好吃、好玩,有地域文化魅力的广州和厦门,排名也要被拖后不少;如果房子的均价过了4万,那就基本不考虑了。
观察这些“野榜”上的城市,第一大吸引力是在生活方式上的。代表城市就是排在第一的长沙、第三的成都,这两座城市首先是房价“经济适用”,长沙在新一线城市里的房价是最低的,成都的房价也只排在中下游。
它们的吸引力在于日子悠闲、有烟火气、消费适中。
年轻人选择城市的第二个条件很简单,也很浪漫,就是得靠海,有海景就能加很多分。
选择城市的第三组条件就是交通。无锡和苏州向来是热门选择,榜单上的描述是“坐半个小时高铁就可以去隔壁城市吃碗面”,这就是发达的城市带的综合魅力了。
怎么样?
此外还有气候。地处中国最南端的昆明在“野榜”上能够排到第二位,核心价值还是四季如春、空气纯净干燥、天高而蓝、鲜花繁茂,城市化水平又比大理和丽江高。
把这个榜单放在一起,总结一句年轻人的心声,那就是“生活比工作重要,感受比经验重要”。相比从前,他们显得更“保守”,不那么忧虑自己“普通人”的身份了,他们在理想的城市里也不是要寻找都市剧里演的那种时尚、紧张的生活,而是要过轻松自在,不去和谁比较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