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200999/eeb329bc83d1e6b3.jpg)
慢不是懈怠,更不是止步不前,慢是找到自己的节奏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恍然大悟:找到自己的节奏,从容笃定的走下去,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被动地忙碌到晕头转向。这大概才是“慢”的真谛。图 | 誰最中國那次聊天之后,我才沉下心去看他的玉雕作品。因为从容,他的作品虽大多只有巴掌大小,但却藏着一个静谧且深远的世界,看着看着,就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那些一味向前时所丢掉的东西,似乎又慢慢回来了,焦虑于是被逐渐稀释,心情也变得明朗起来。
从那位朋友家回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想,为什么在这个讲求速度至上的时代,他敢于慢?
除了对玉的矢志不渝,除了内心的淡泊从容,我想更多的是他有一种“相信”,他相信玉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也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没有错的。就像一位大众并不熟知的作家——王以培先生一样。王以培先生是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本可以像其他教授一样西装革履,过上别人羡慕的日子。但是,为了记录长江、记录一群在长江边生活的人,他风尘仆仆在长江边走了一年又一年,整整十年,完成了一本叫《烟村》的小说。图 | 誰最中國他用十年完成一部小说,可是这部小说却像他本人一样,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这十年的漫漫行走、慢慢了解、满满积累,让他相信,自己做的这一切,比写一本畅销书、做一个畅销作家更有时代价值,因为长江是值得记录的,因为那里有许多神话、有许多民俗,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之一。因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他相信小众比畅销更有价值,慢比快更有价值。曹雪芹当年“批阅十载”的《红楼梦》,在那个时代有多少人知晓,但现在,它不仅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还是世界名著。敢于慢的人,都心怀“相信”。因为相信,所以敢慢,敢于把自己的时间和心血倾注于作品之中,只有那些倾注了时间和心血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文化瑰宝,才会在大浪淘沙中留存下来。图 | 誰最中國时至今日,即使时代飞速,即使信息飞快,闲下来的时候,我们依然愿意相信那些“慢的东西”,愿意为它付出自己的宝贵时间:旅行的时候,我们更愿意去慢悠悠的古镇、乡野,而不是急匆匆的都市,因为那里有时间沉淀的故事,有我们向往的生活;阅读的时候,我们更愿意把心灵交付用心完成的名著,而不是那些一天几千几万字用手码出的网文,因为那些慢慢完成的名著里,有让我们沉静的力量;
品饮的时候,我们更愿意慢慢为自己泡一杯茶,而不是打开手机点一杯网红奶茶,因为慢慢长大的茶叶更能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
敢于相信慢的人,和敢于慢的人,内心是一样的。因为他们深知,慢,才是生活原来的样子;慢,才是对生命的不辜负;慢,才是让自己内心笃定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