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章我们聊过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
实际上是在证明这是一个伪命题。
可很多人,为什么还是真真切切的能感受到,自己明明受到原生家庭,或者说环境的巨大影响呢久?
恭喜你,你这个感觉是对的。
人就是能够收到环境的极大影响,因为人类从人猿开始,一直都是从众的动物。猴子不是老虎,老虎是独居的,它是山中霸王,自己一个人拿主意。
思考:是不是该去看看一只老虎的成长轨迹是怎么样的?从中找一些成为独立思考的例子。
而猴子呢?一直以来都是群居的,它是依赖集体决策。
所以,一个人要是不收到集体的影响,那时绝对不可能的。
巴菲特说,在所有人贪婪的是你,你要恐惧,在所有人恐惧的时候你要贪婪。
可他没有告诉你,子啊所有人贪婪的是你你一定是贪婪的,在所有人恐惧的时候,你一定是恐惧的。这是人的天性,条件反射,基因深处的东西。
思考:基因深处的东西,想一个程序已经是成品了,想要更改其中的某些参数,很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工作去修改。因为这不是一个架构,很可能也不是同一种语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可以做到的,区别在于困难程度。
所以有句名言,叫做投资是逆人性的。这就对了。
人性本来就是认知缺陷的状态,如果你想克服这个缺陷,你就得时时刻刻纠正自己。
这个缺陷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举四个例子。
1.借贷应该视收入而定是个伪命题。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比如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是10万块。如果他去贷款,贷款利息是年利率5%。那他最高敢借多少钱?是200万块。
为啥呢?因为200万的5%就是10万块。再多,他就还不起了嘛。
这个想法对不对?
错,大错特错。
你借多少钱,和你的工资是多少钱,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是你自己认知缺陷非要把两件事扯上关系。
你借来200万,利息是5%,如果投资回报率小于5%。那你压根就不该借。举个例子,你借了一笔钱,5%借来的,它在你手里,升值3%。那你不倒亏2%么?
反言之,如果你借了一笔钱,它在你手里,回报率是30%。那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啊。你借的越多,你赚到越多啊。无论你借来多少钱,你都会赚到30%减去5%的差值呀。
看到了么?从头到尾,你该借多少钱和你工资是多少钱,有半毛钱关系么?
你该不该借钱,该借多少钱,只取决于一件事。你借来钱之后,升值回报率是否高于利息,是,多多益善;不是,一毛钱都不该借!
思考:想到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聪明和愚蠢的区别,在于做事情的顺序”。愚蠢的人以为,有钱了我就能挣更多的钱,而事实上是,有钱人在没钱的时候已经想好怎么挣钱了,而不是有钱了再去挣的。 要不要借贷的最根本问题在于:“你借贷投资后的收益是否大于借贷利息”!在往下就是,你的盈利是否稳定,逻辑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是否可控?而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需要把每一个不确定因素都控制在可承受范围,最后量化风险。
不要跟我说工资低,银行不肯接给你这回事,这世上从来都是钱追着人在跑,没听说过人追着钱在跑。如果你手里真的有铁板钉钉30%回报率的事情,银行肯5%借给别人不肯借给你?它缺心眼么?
思考:银行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在挣利差,它判断是否能有高回报的,也是基于逻辑判断。有钱不挣是不可能的事,不借的原因就是风险太大,很可能失去本金。我们也需要学习银行的投资思维。
它不肯借只有一个原因,你手里没有铁板钉钉的高回报率的东西。你那个回报率乘以它评估的风险之后的数学期望,低于它的安全阀。就这么点事儿!
2.有钱=财务安全么?
人们越来越喜欢把人生的目标变得超简单,比如,就俩字,有钱。
那我问你,究竟啥叫有钱?
网上会给你各种答案,各种计算。我们不去列举。我给你讲一段历史。
80年代的时候,人们觉得万元户,叫有钱,到九十年代呢,万元不算服,十万刚起步,百万才算富。到2000年以后呢?到现在呢?
人们开始学乖了。为啥学乖了,因为大家发现,多少钱都没法叫有钱。
为啥?
因为那个靶子,是个动态问题。
甭管你有多少钱,它都是变化的。你根本没法处于一个你所谓的“有钱”的安全状态。
思考:有钱的概念是随着时间在波动的,因为钱不断的在贬值,社会的生产力在不断提高,大家的消费水平也在增长等等这些因素都在不断的增加了支出。
这就对了。不会有终点,这本来就是一个不稳定的游戏。
那怎么办呢?
凉拌。
你本来就不该有这种奇怪的想法。
就像十几年前,或者像今天,比如东北地区,仍然有浓重的体制的追求风。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人们追求进入体制内,追求成为一个干部。这就跟人们追求成为有钱人一个道理。
你想有钱,太容易了。金融市场里,杠杆可以从200倍,到6000倍。6000倍啥意思?屌丝也可以去和富豪扳扳手腕了。
可问题是,你处于稳定状态么?
只要1/6000的波动,就会把你打回原形。
什么叫稳定状态?
我们来翻开任何一本理财书,统统都会提到一个例子,非常经典的例子。就是前面第一个话题里我们聊到的那个例子。
这是投资的基础概念解析。
一个商人,从某人手里以5%的利息借来钱,然后8%放贷出去。赚取3%的差价。这样的两张合同,就叫做一个稳定的被动收入体系。
这就是穷爸爸富爸爸教你的第一课。
你去看巴菲特的保险公司,本质就是这么回事。
当你建立起越来越多的这样的独立于你存在的,外部的收益可以覆盖利息的体系的时候,也就是所谓的建立起越来越多的被动收入系统。
思考: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做的创业,投资,都是为了用同样的钱去挣更多的利差。这样的事情不用你请自动手,也能获得利润。
而这些系统本身,才是支撑你财务安全的一根根的柱子。
带着这个比喻,你去思考下:
企业为啥要做成头部,为啥要做行业前三?难道只是为了多挣钱?
当然不是,这是为了让自己的柱子足够粗,够壮。
企业为啥要多元化经营,难道事为了到处找地儿挣钱?
当然也不是,这是为了让自己多几个柱子,以便一根柱子到了还有其他撑着。
你会发现,所有的决策背后的本质是让自己活的更久。
这其实就是所有科普性的理财课程里教你的入门第一课。
这一课有一千种变化,它可以用一万种形式出现,不一定是两张合同。但它的本质就这点事。
你的财务安全不安全,就取决于这点事。
和你到底多有钱,半毛钱关系也无。
你说你很有钱,事首富。可是首富的本质无非是净资产减去负债之后的排名,名列第一。
可是如果他的净资产的浮动性质非常强,比如是股市。那出几个消息,资不抵债是分分钟的事。
盛宣怀是怎么把胡雪岩搞破产的?阜康钱庄是怎么挂掉的?
不就这么点事么。
换句话说,即使你是首富,理论上讲,你已经是最有钱的人了,如果你的资产减去负债的波动非常大,就好比你有很大可能回出现黑天鹅,也就是资不抵债,那么你的财务仍然是非常不安全的。甚至从安全性上评估可能还不如一个民工。
3.没什么别没脑子,有什么别有情结。
有人问情结是个什么东西?
这其实是个技术术语。我们通常骂一个工程师最难听的话就是,他技术很好,但很可惜,有技术情结。
情结,就像清末人们脑袋上那个猪尾巴小辫子。
你说那辫子有用吧?毛用都没有,又脏,不容易清洗,还费事,还碍事。
可大家为啥留着它呢?习惯了呗,内心有了阴影了呗,觉得剪了它自己就浑身不自在了呗……
其实你真要剪了它,就会发现,它就是个累赘,纯属多余。
这玩意,就叫情结。
思考:情结,就是习惯了的东西,没了它很不自在,不愿意尝试,认为“习惯成本”很高。但仅仅只是不习惯,其实换个思路,回更自在,效率回更高。
项羽这哥们为啥死活都不肯建都咸阳?
一句话,情结。
正如他自己说的,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难怪韩生骂他沐猴而冠。
在他眼里,就彭城好。甭管彭城适不适合建都,他都要回到彭城。
干嘛呢?证明自己呗。证明自己完成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
说到底,项羽的自卑可见一斑。
一个人,只有自卑到了极点,才会离不开别人的认可。你要真的有自信,就不该顶着那根猪尾巴辫……
这样的毛病,体现在方方面面。
比如,你常听人说:
他是温州人,他不会错的。
他是清华毕业的,他不会错的。
他老爹是XX,他不会错的。
呵呵。
这叫什么情结?这就叫标签情结。
我们和喜欢给人贴标签,给自己贴标签。
富人,穷人,清华的,小学没毕业的,干部,群众,五毛党,白左,城乡差异,凤凰男,孔雀女,好人,坏人,,这种乱七八糟的标签,不都是我们发明的么?
可你自己想过么?他和星座算命有啥区别?同一个标签下的人的认知,能是一样的么?富人里就没有韭菜了?那被骗钱的那堆人是哪冒出来的呢?
可见同一个标签下的人的认知,天差地别。
再比如。
投资人经常喜欢问创始人团队,你们缺的,只是钱么?
这话其实就是想知道你们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啥?
很多人是有资金情结的。这意思就是他认为一切的失败都归因于自己没有钱,而不是没有脑子。
他认为只要有了钱,就能成功似的。
问题是,当资金方把钱,把你完全无法掌控的钱交到你的手里的时候,你怎么去应对那个巨大的投资回报率的压力?
你有办法快速增值,给资方一个交代么?
再打个比方,很多北方城市,痴迷于当干部。
不算账就下订单,这,就叫情结。
挑不出内心设置的坎儿,这,就叫情结。
没什么别没脑子,有什么别有情结。
思考:我理解的情结是惯性思维,盲目崇拜,以偏概全。看问题要从好的和坏的方面去看,做决定要看对自己有利更多还是有弊更多,更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去就不要去瞎操心了。
4、人并不是有钱了才投资,或者就必须投资
很多人非要认为人是线性的,必须从工程死到组长,到部门经理到CTO,到CEO,最后才能成为投资人。你就算高速他,可以绕过所有步骤,直接做投资人,他也不会接受。
为啥呢?
因为他认为,人得先有钱,然后才能投资。
所以你会发现两类人。
第一类,明明现在有机会,他死活不肯借钱去投资。
第二类,明明现在没机会有陷阱,他死活要去投资。
为啥呢?
第一类人手里没钱,他咬死了认准没钱就不能投资。
第二类人手里有钱,他咬死了认准有钱就必须投出去,就不能在手里拿一秒。
思考:这是对错误观念的执着,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在一年以前我也会认为,有钱了才能投资,没钱就什么投资也做不了。经过了解,才知道投资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包括投资自己,投资人际关系,投资工作,投资业余爱好等等。有时间了投资,人情的投资等等。在没有钱的时候一定要努力提高认知,在机会到来的时候抓住他,并且下重注。
我们回到第一个话题。
第一个话题在聊什么?
你到底有没有30%的回报率的机会?你到底有没有5%的借款的机会?
如果两者都存在,你有钱没钱重要么?
回答我。
重要么?????
哥哥,什么叫投资?
资金的掮客就叫投资啊。你解救那些处于低回报率处境下的资金,把他们送去高回报率的场所,这就是投资啊。你就是资金的搬运工啊。
思考:投资从这个角度看,也就是投机。
你所你现在有钱。
你说钱长期是要交铸币税的,长期贬值的。
太对了,太正确了。
问题是你到底有木有长期稳定30%以上的回报率的机会呢?
思考:如果没有30%的长期稳定回报率,那还不如拿着钱交铸币税。不然贸然去投资,亏损肯定回更多,最后很可能损失本金。正确的决定不是别人怎么说,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考量,作出最优的选择,如果瞎投资,最后损失了本金,相比于百分之几的贬值,拿着钱等贬值是更好的选择。人这辈子最难的是认识自己,经常听别人说要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但很多人都做不到认清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