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事实唯一,却各有样态——读《儿童的人格教育》2

事实唯一,却各有样态——读《儿童的人格教育》2

作者: 小尘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1-11-06 23:45 被阅读0次

    我们习惯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后来发现很多时候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特别是当两个人都站在各自的角度上,一副胸有成竹,有理在身的自信感充斥全身时,根本没考虑过自己所见是不是事实本身。

    有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是当有人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而没有换位思考时,就算知道旁观者清,也听不进去他们的意见。

    面对如此固执的人,有时你好说歹说,磨破嘴皮,他也会坚持己见。眼见不一定为实,同一种东西,你看得真真的,别人也看得真真的,但你们两个看到的,有时可能是截然相反的。

    说到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6或9字。两个人面对面站着,中间隔着一个数字。一个人说那个是一个6字,另一个人说那就是9字。你说他们看的都对吗?都对吧?但两个答案就是不一样。问题出在哪里了?主要是观察的角度不同。如果他们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一看想一想,那就不会固守己见,就会更为宽容,更有接纳力。

    事实摆在那边,却会因为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心态不同,理解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样态。

    阿德勒把这种不同阐述的更为精确。他说,人类虽然生活在同样的事实世界之中,但却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来塑造自己。

    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在考察人格的建构时,需要加以注意的是,人格的整体及其独特的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并不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个体对生活事实的主观看法的基础上。个体对客观事实的观念和看法绝不是事实本身。因此,人类虽然生活在同样的事实世界之中,但却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来塑造自己。"——《儿童的人格教育》P3

    事实也如他所说,我们共享一片蓝天,却塑造着独特的自己。

    这样的塑造,有时会影响自己的一生。就是你会形成自己的一套模式,工作也好,生活也好,还是休闲娱乐时间,你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处事方式。

    而且这种处事方式的框架,是有一贯性的。就是说每个人做事都有每个人的一些特别的习惯。有时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这些特别的习惯,预测下一步他会做什么?就是通过他以往的经历,他以往面对问题的方式,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他会用什么方式去处理。

    阿德勒还举了另一个例子,就是说,一个52岁的女人,她总是没完没了地贬损比她年长的女性。追根结底,是因为童年的原因。而童年给他留下的印记,可能他需要用一生去解决,还不一定能够调整的过来。所以童年的阴影是最为可怕的,它将会影响人的一生。

    读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这本书也提醒我们童年的重要性。要解决问题就要从源头上去解决。只有解决了源头上的东西,教育才有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事实唯一,却各有样态——读《儿童的人格教育》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es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