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几日的整理,散文集《满城梨花香》所有朗诵音频明天可以全部结束。
今天整理中,当点开音频确认作者和朗读者时,听到作者刘渊的名字时,这个瞬间我停顿下来。音频一直在播着,我已陷入沉思和感动。
刘渊老师已在11月16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著名作家刘渊,本名刘红缨。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作协名誉主席、库尔勒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2022年11月16日因矽肺旧疾复发,又染新冠,经多方治疗无效去逝,享年八十七岁。刘老曾先后任过教师、报刊编辑和巴州文联《楼兰》杂志副主编及巴州作协名誉主席。
2009 年获新疆首届西部文学奖。著有诗集《游牧新疆》和《红柳花开》,诗与小说入选多种选本。
前些天看见《塔河杯》“我与塔河共成长”全国征文比赛评选结果中,刘渊老师荣获三等奖。刘老师耄耋之年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歌小说。待人热情真诚,热心帮助提携文学新人。
我与刘渊老师有幸有过一面之缘。那是今年五月份在第六中学参加活动。整个上午在学校大会议室里,刘老师坐在第一排靠右,我在他身后的第二排靠左。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签名捐书,喜欢诗歌的学生们将刘渊老师围得水泄不通,等待着他的签名。
那次活动我代表慧心读书会捐了作家雪漠的部分书籍,并为学生们介绍了作家雪漠老师。因为提前已签好书籍留言,所以得空能够逍遥自在的旁观正忙碌签名的作家和诗人们。
之所以关注到刘渊老师,是旁边不知谁说了一声看他热的满头是汗。寻声望去,只见刘老师那里忙的头都顾不上抬,边签名边回答着学生们的问题,时不时与同学们沟通交流着。
上午四小时的活动,刘老师坚持到了最后。学校安排大家在学校食堂午餐,刘渊老师和大家告别后离去。没想到这一见一别,刘渊老师就这样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得闻刘渊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从大家的只言片语中,我似乎对刘渊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

刘渊老师有一次在文联六楼做评审。那里没有电梯一步一步爬到六楼,气喘吁吁半天缓不过气来。他没有一句怨言,工作一上午都笑嘻嘻的,但是能看得出他极为疲惫。
每次到库尔勒,刘老师只要知道,都要一起坐一坐。谆谆教导,情真意切。往事历历,如在眼前。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感受他待人接物之诚,文学修养之高。
刘渊老师用大写的人品和文品为文学、为巴州、为我们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愿天堂有诗和书香与他相伴。
疫情无情人有情,让我们一起努力抱紧文学的微光,哪怕小如萤火虫,也能带领我们寻找生命活着的意义,抵抗庞大的密不透风的虚无。
此刻,翻开散文集品读刘渊老师《一座城市四十年的时光影像》。作品中的诗与文透着作者的浓郁气息,对生活的热情、对文学的热爱,对朋友的真诚、质朴和热情,一切都跃然纸上。在这里节选文章的最后一段——
春去矣,秋也去矣。然而诗情依然还在我心中漫漶,决定着我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自己对库尔勒这座新城、这方热土、这一切发自心底的深情的表达:
春泳库尔勒,情思入飞霞。
煦风拂面来,红雨润天涯。
五河舒柳秀,十里绽梨花。
水映天山月,歌绕万人家。
《满城梨花香》有声书的录制在八月底就已经全部结束。很遗憾没能让刘渊老师听到我们对他作品的诵读。愿天堂有诗文和书香与他相伴!
疫情结束后的库尔勒,很多人选择了离开。曾经他们是那么的热爱这座城市,是什么让这些人义无反顾的离开了呢?新疆确实是个好地方!只是历经从夏天等到秋天再到冬天,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让很多人累了、倦了、淡了……
城市经历了一些伤痛,但相信创伤过后,梨城依然会振翅高飞。脚下的这方热土,不仅承载荣光也承载着它的历史使命。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希望《满城梨花香》这本巴州本土作家的散文集及有声书的朗诵音频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那声音来自文学的力量!此刻也许它会显示出更为独特的意义。

网友评论